仰望,這是比亞迪給自己的高端汽車品牌取的名字;80萬-150萬元,這是比亞迪給“仰望”定下的身價。
11月8日,比亞迪汽車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則以“仰望”為標題的海報,按照官方的解釋,比亞迪的“仰望”,意在勇敢無畏地探索。而在汽車本身的性能方面,比亞迪給出的答案是,顛覆性技術與產品,構建高端品牌。
(相關資料圖)
當比亞迪一夜之間身價過了百萬,總有不同的聲音。是比亞迪在“仰望”別人,還是讓消費者“仰望”自己,網絡上的爭議沸沸揚揚。
對于風頭正勁的比亞迪一切順理成章。自5月初以來,比亞迪股價已累計上漲超40%,再次超過大眾集團,成為全球第三大車企,銷量在國內市場一騎絕塵。
底氣有了,高端化自然沒在怕的。過往,高性價比是比亞迪在汽車市場上站穩腳跟的不二之法,但如今攻守之勢異也。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牢牢站穩C位后,站上新起點的比亞迪,地上的“六便士”很重要,但天上的“月亮”為何不可“仰望”?
沒有人甘于困在原地。受制于起步晚、技術底子薄以及核心技術的壟斷,在傳統燃油車領域,中國汽車企業在市場并不占優。
但時移世易,當能源預警和環境污染加劇,傳統燃油車逐漸成了被diss的對象,人們才忽然驚覺,中國新能源車脫穎而出。
他們在理想的賽道里創造“庫里南”,逐漸撕掉那些燃油車時代的標簽,漸漸從幕后高調地走向臺前。
國家政策的扶持,整車與動力電池等核心關鍵技術的突破,供應鏈競爭力的增強,產品供給的不斷豐富,讓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從追隨者變為領跑者。
比亞迪是幸運兒。關于技術,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有個經常提及的“魚池理論”,即比亞迪有一個技術魚池,里面養了很多魚,市場需要時就撈一條出來。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走過合資之路的中國車企,也到了自己習得武功的時候。比亞迪從電池起家之后,完成了“三電”的自主研發,“刀片電池”一戰成名大殺四方。
追求銷量,卻不再滿足于銷量,無論是為了補齊高端短板也好,還是品牌價值提升,沖擊高端,不只是“比亞迪們”的仰望,更是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仰望。
結論不必下得太早。回看當年特斯拉掀起的漣漪,似乎分外有趣。特斯拉入華的時候,不少人驚呼“狼來了”。有意思的是,狼來了這么多年,近來卻一直在降價。而當年那些一起競爭的同伴,如今卻越賣越貴。后面的路,無論是仰望月亮,還是撿起地上的六便士,亦或是“貪心”得都想要,恐怕決定權只能交給市場了。
北京商報評論員 楊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