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智己開啟“原石兌換”的好日子。挖礦一時爽,能否一直挖礦一直爽?我們特地邀請了一位靠譜的L7車主朋友,來分享一下他的一萬公里用車體驗。這可能是全網首發。
? 作為智己L7首批天使輪車主之一,已經和L7共度了3月有余,相伴了近1W公里,想淺淺分享一下這3個月的用車體驗,不講參數,只說感受。
首先,我對L7的綜合評價是,「內外兼修,未來可期」
(相關資料圖)
始于顏值,衷于誠意
初見智己是在去年的上海車展,彼時智己還是一個“新生兒”。L7的顏值恰好長在我審美上,可謂一見傾心。豪華精致,簡約大氣,同時配上那不輸豪車的配置,符合真香定律。
但真正打動我的是,他創新提出的CSOP用戶數據權益計劃,不“白嫖”用戶數據,讓用戶產生的數據得到價值反饋。
智己把4.9%的創始人股東的權益拿出來與用戶共享,并以“原石”的形式給到車主。而我們車主最終可以用“原石”來兌換包括電池包升級、智能駕駛硬件升級等權益。(目前僅支持兌換iPhone 14、大疆無人機和pico AR眼鏡)
智己對“用戶共創”的這種解法,可以說誠意滿滿,雖然也伴隨著很多不確定性,但會讓真正理解智己理念的車主,愿意一起朝著共創共贏的目標前進。
快而不莽,游刃有余
智己自詡L7是“新世界駕控旗艦”,也用吉尼斯記錄和賽道數據來佐證其駕控的實力。但駕控這件事其實很難說清楚,只有真實的感受和對比過,才能真正體驗到其功力。
想先借用Top Gear在燃油車時代的一句解讀:「駕控樂趣來自于優秀的發動機、精細的轉向、出色的轉彎能力和精心調校的底盤。」
足可見,駕控好并不單純的等于加速快,雖然電動車的加速快是與生俱來的,但駕控,才真正彰顯了新能源車企功力和技術底蘊。
那我對L7的駕控的真實體驗是,快而不莽,游刃有余。
工作關系,常常會在深夜開車回家,這個時候路況其實是好的,就想在每個綠燈起步時,踩一腳“地板電”,而L7給到的加速體感是線性的,沒有一把到頂,非常像油車的體感,功力全體現在了起步的那零點幾秒的瞬間,而加速過程中變道超個車,也非常絲滑,靈活得不像5米長的大車。
智能輔助,老練的“司機”
智己的智能輔助駕駛,代號 IM AD,當初的宣傳是“更像人”的智駕體驗。而“像人”其實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初心,即如何通過算法、模型來驅動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務于人類。
如今,智能輔助駕駛也進入了新的階段,不再是簡單的加速、減速、避障、自動泊車的能力,而是要在輔助駕駛過程中,通過對路況的理解,給到合理且舒適的解決方案。
我也常常會堵在早高峰的路上,走走停停,此時我就會開啟IM AD,讓“老司機”給我開車,整個路程會輕松很多,而這時總有著急的車主不顧一切要插隊,在我觀察下來,智己會有兩種反應,如果側方的車輛有插隊的傾向,他會保持車速防止被插隊,而如果對方已經大膽的變道了,他就會緩緩減速,讓對方可以安全的變道。
按照此前宣傳,今年底會開始推送NOA,之后也會支持“原石”升級激光雷達,讓我對這套可進化的IM AD充滿了期待!
Ta,不只是出行工具
這三個月,L7除了陪同安心出行外,還給我的日常出行添加了很多樂趣,尤其是智慧燈光和Carlog,一旦用上就離不開了。
智慧燈光,通過投影大燈,在夜間行車時提供導航和安全提示的地面投影,給夜間出行增添了一份安全感;同時,停車后,提供了燈光投影的玩法,當和好友露營的時候,瞬間變成氣氛擔當。
Carlog車載攝像系統,是我在選配時特別糾結的配置。考慮到如今手機的像素越來越高,同時還有品類繁多的運動相機,仿佛車上的相機會有點多余。但試駕時感受其拍攝的畫質后,就決定配上了,在行車時路遇任何美景,都可以快速地記錄下來,并提供模版一鍵剪輯,大家可以通過下面的視頻感受一下。
第一個吃螃蟹,接受不完美
在決定當第一批智己車主的時候,我就已經做好了心理建設,去接受一個正在進化的L7。實際提車后發現,整車的品質其實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座艙和軟件層面需要優化;
座艙升級:座艙有部分設定不太好用,尤其是方向盤按鍵和車窗按鍵,顛覆了傳統習慣。新的形式無法盲操,也會經常誤觸,希望此后可以進行升級調整; 車機優化:提車時車機版本是1.1.0 beta版,當時群里和APP上大家反饋了很多問題和想法,印象中藍牙通話、語音識別等都不太好用。而智己也的確聽到了大家的呼聲,幾乎每個月都有改變,1.2.0,1.2.4,1.2.6到現在的1.3.0,大家反饋的問題都有非常大的優化,期待以后更新速度可以更更快;對了,實際通勤中L7滿電的續航在500公里左右,已經滿足我對一臺電車的需求。除此,L7又好開好玩,Ta已經不只是一輛帶我出行的交通工具,Ta的持續進化,讓我對L7甚至智己的未來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