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傳多家寶馬i3的經銷商給出了直降10萬元的優惠幅度。這意味著,這款廠商指導價34.99萬元的新能源汽車寶馬i3,現在落地價僅需24.99萬元。有甚者,此前有網友在某汽車門戶網站上發現,寶馬i3位于北京的經銷商報價低至22.22萬元,這相當于打了六折。
(相關資料圖)
這使得寶馬i3極具價格競爭力,橫向來看,特斯拉Model 3后輪驅動版指導價為27.6988萬元,而比亞迪海豹550km標準續航后驅版價格區間為20.98-22.28萬元,小鵬P7 2022款586G售價25.99萬元。寶馬i3打折可能與銷量欠佳有關,公開數據顯示6-10月份該車型的銷量分別為586輛、1116輛、311輛、260輛、1471輛。
除了這款車極具性價比,極星的車型也對外給出了骨折價。12月8日,有汽車博主爆料,在汽貿渠道,原本29.98萬元的極星2標準續航車型,優惠后裸車價格僅19.2萬元;指導價41.8萬元的雙電機高性能版,提車價也才26.3萬元。落地價同樣相當于打了六折,極星2的雙電機首發版更是給出了4折的折扣,原本41.8萬元的車型優惠后的裸車價僅有19.5萬元。
這些車輛如此大甩賣,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市場接受度不高。就寶馬i3而言,其銷量遇冷的原因不僅在于其有“油改電”的嫌疑,該車的定價邏輯也受到消費者詬病。目前寶馬i3僅有eDrive 35 L這一款車型,但這一款配置車型幾乎相當于“入門丐配”,大量配置都需要選裝,例如360全景影像、自動泊車輔助系統、哈曼卡頓音響等等。但如果要進行選裝,則需要額外加錢。這意味著,在34.99萬元指導價格下,該車看似35萬元左右便可拿下,但實際上落地價在40萬元左右,甚至還要往上,價格競爭力相當有限,銷量也因此受阻。
而極星2方面,小編從網傳的降價單看到,降價幅度較大的集中在20款車型。之所以不到20萬元便可提車,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這些車都是一些老款車型,停放時間也較長,多少存在一些小瑕疵,比如電池方面。此外,還是為了清庫存所以才讓利消費者,比如打4折的20款雙電機首發版,其便道出了價低的緣由——“尾盤量少清庫”。當然,基于吉利CMA平臺打造的Polestar 2,也被質疑是“油改電”車型。這是其不被消費者接受的重要原因。
由于轉型速度不一,豪華品牌目前僅有奔馳、奧迪、凱迪拉克等推出了在全新純電平臺上的原生純電車,這些產品數量較少。另外,相對于新興品牌,傳統的汽車品牌由于在安全性上要求更高,因而在智能化等上并沒有提供更多的功能,這造成了這些品牌并不先進的感覺。此外,由于新勢力的沖擊,傳統豪華品牌原本的溢價策略受到了沖擊,目前多款外資品牌的電動車都先后大幅度降價。
當然,對豪華車而言他們并不是沒有機會,也不是被中國新造車企業打敗了。豪華品牌電動化轉型的心相當堅決,他們只是在等待最新一代的產品到來。比如寶馬最新的純電平臺的產品需要到2025年才會誕生,該平臺命名為“Neue Klasse”電動車平臺,屆時將搭載于寶馬推出的所有電動車型上。按照規劃,寶馬預計將于2025年在全球交付200萬輛純電動車,到2030年計劃純電動車累計銷量達1000萬輛。屆時,寶馬旗下勞斯萊斯、MINI品牌BMW Motorrad都市出行系列也將全面電動化。
而奔馳和奧迪的最新電動車也會在2024年左右到來。其中,奔馳同樣計劃將從2025年起,所有新發布的車型架構將均出自純電平臺,且計劃發布3個純電車型架構平臺,分別為MB.EA、AMG.EA以及VAN.EA。與此同時,其每款車型都將提供純電版本。
而奧迪在新能源領域的步伐已有所領先,其已于今年在國內先后推出了真正意義上的純電動車——上汽奧迪Q5e-tron、一汽奧迪Q4 e-tron,兩車均基于大眾MEB純電平臺打造。此外,奧迪又于今年與保時捷合作研發迎來新一代純電平臺——PPE平臺,據悉奧迪 A6 e-tron、Q6 e-tron等三款車型便會誕生于該平臺。按照計劃,奧迪將于2025年推出超20款純電產品,2026年起面向全球推出全新車型均為純電產品,2033年停止內燃機生產。
這些產品的到來才會真正意義上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形成沖擊,帶來壓迫性的市場變化。
至于極星方面,該公司已于今年10月推出了基于SPA2純電平臺打造的中大型SUV——Polestar 3。除了Polestar 3之外,極星還計劃在2023年發布Polestar 4,該車計劃將基于吉利集團的PMA平臺打造,該平臺是吉利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的子版本。另外,極星還計劃在2024年推出Polestar 5,該車或基于吉利的SEA浩瀚架構打造。
值得思考的是,隨著2023年新能源國補的退出,新能源汽車市場將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發生轉變,這意味著明年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將邁入市場化競爭階段,這對于國內有著深厚的技術積淀的傳統車企而言將是個好消息——其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優勢將逐漸凸顯。按照此邏輯,同樣有著技術積淀的豪華品牌車企,其電動車發展是否也將在明年迎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