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汽車行業電動化的浪潮,所有的車企都知道,不轉型電動化,就是在等待滅亡。哪怕是曾經桀驁不馴的超跑品牌,都已開啟了電動化轉型之路。但是,要說在所有傳統車企之中,轉型效率最高,成果最好的,那么上汽大眾一定是其中之一。
這點,我們從上汽大眾ID.家族的銷量表現可以窺之一二。
(資料圖)
20個月銷量破十萬,新勢力慌不慌
日前,上汽大眾官宣,旗下純電動家族ID.系列車型累計銷量破10萬的目標。
要知道,從2021年3月首款ID.車型上市,到累計銷量破10萬,上汽大眾僅用了20個月。而這樣的成績,特斯拉用了10年,蔚來則用了6年。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和造車新勢力們高歌猛進的態勢相比,傳統車企在的電動化轉型過程中顯得有些后知后覺。但是上汽大眾通過20個月10萬輛的銷量層級,無疑給傳統品牌和新勢力們都狠狠上了一課
那么問題來了,上汽大眾能夠快速大象轉身的秘訣又是什么呢?
拋開新能源市場利好的宏觀因素不說,僅從企業自身角度來看,上汽大眾ID.系列能夠快速上量,電駒小編認為有三個至關重要的原因:滿足不同用戶的產品,強大的產品競爭力,以及營銷創新的探索。
滿足不同用戶需求的好產品
上汽大眾ID.家族并不是油車時代下大眾汽車的衍生品,而是誕生于大眾汽車最新MEB平臺的產物,與以往的“油改電”車型有所不同。MEB模塊化架構是專業的電動車平臺,可基于此打造不同級別、不同類型、和不同定位的電動車型。而上汽大眾ID.系列能夠迅速站穩市場,正是得益于這一優勢,打造了滿足了不同細分領域用戶出行需求的產品。
可以看到,在2021年,上汽大眾加快新能源領域布局,接連推出了ID.4 X、ID.6 X、ID.3三款車型,建立起了覆蓋緊湊級車、緊湊級SUV和中大型SUV,面向年輕個人用戶、家庭用戶的產品矩陣。同時,從快速的新品上市節奏上,我們可以看出上汽大眾在電動化戰略上的強大體系實力。更重要的是,這三款車型各有側重與特點,能夠覆蓋更多的電動車用戶。
其中,ID.4 X是作為MEB純電平臺下的首款純電的SUV,定位于年輕的家庭,比如帶著小寶貝的三口之家,不管是空間還是實用性上都足夠亮眼。而相較ID.4 X不同,ID.6 X可以滿足有更大空間需求的家庭。其車身尺寸更大,用車空間更加豐富,更便于多胎家庭用戶的出行;ID.3則定位更加年輕的個人消費群體,或者家庭本身擁有一部燃油車,還需再增加一部經濟、代步小車的用戶。
可以看到,三款車對用戶的需求都有所側重,不僅滿足國內不同細分用戶的實際需求,同時也形成一套“組合拳”,幫助上汽大眾在新能源市場快速站穩腳跟。
產品力是推動銷量增長的關鍵
當然,除了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之外,產品力也很重要。
或許是受到特斯拉以及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的影響,近幾年新能源車型的產品很少再提及操控、安全和品質,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等新技術。
順應歷史大趨勢當然沒錯,但問題是,不管傳統燃油汽車還是智能電動汽車,首先它的主體是汽車,優秀的硬件素質才是基本。而一直以來,新勢力們非常忌諱談論汽車這方面的情況,因為它們不擅長,但這恰恰是上汽大眾老牌傳統車企多年來積累的優勢所在。即便是轉型新能源,上汽大眾ID.系列依然延續了大眾系多年來優異的產品品質,在安全、品質、駕駛、操控等方面有著非常不錯的表現。
1、一如既往的德系操控品質。
首先,基于MEB平臺的領先優勢,上汽大眾ID.家族采用全新電驅技術,擁有猶如燃油車一樣的操控感。與此同時,得益于電動后驅平臺的加持,車輛前后載荷分布更加均勻,操控大為提升。
除此之外,上汽大眾還有出色的賽車手負責的本土化調校團隊,保障上汽大眾產品的操控系統。以及專門的試車場,有非常多的模擬用戶可能日常碰見到的一些極限的工況、路段,來保證在各個路段上上汽大眾制造的汽車都能有良好的操控性。
2、安全可靠的產品質量。
眾所周知,近年來頻繁的電動汽車自燃、失控等案例,已經讓很多消費者對電動汽車又愛又恨,甚至談智能電動車色變。根據此前國家應急管理部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數據,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共發生火災事故640起,平均每日火災事故超7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2%,高于交通工具火災事故8.8%的平均增幅。
而新能源汽車起火的原因包括電池部件老化、外部碰撞、高溫天氣、電池熱失控、高負荷等五個方面,通過數據統計不難發現,電動汽車的安全系數并不高,平均一天自燃7輛。這樣的數據更是讓人們重新審視智能電動車的安全。
在安全品質上,上汽大眾可謂是不遺余力。據了解,為了確保電池的安全性,上汽大眾ID.系列在整車開發和驗證階段對電池安全進行了多項驗證。其中,僅MEB工廠生產的電池包就通過了338項嚴苛測試,遠高于國標53項的測試要求。
不僅測試項目多,嚴苛程度也高于國標數倍。例如,國標對于防水等級的要求是在1米以下浸泡半小時,ID.家族的電池包會在1米水深下進行24小時的浸泡試驗。碰撞是一個非常極端的情況,國家要求在28G的加速度下進行沖擊,ID.家族的電池包經歷了60G的沖擊。
在整車安全層面,上汽大眾ID.系列車身采用超高強度熱成型鋼,2000兆帕的底板防撞梁和飛機起落架同等強度。憑借硬核的產品實力和安全可靠的產品品質,上汽大眾ID.系列收獲了行業和消費者的認可,在國內外獲得了諸多獎項。
比如ID.4在海外獲得21年度世界車、歐洲ENCAP五星安全評價、美國IIHS最高安全獎項,在國內ID.4 X榮獲中保研C-IASI測評新版測評規程All Good評價,在規程嚴苛的“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輔助安全”兩大項上,ID.4 X均以全優評級通過。
即使是入門車型ID.3車型,不僅在9月以全優成績通過中國汽研新能源車60KM/H翻滾測試,在11月份又取得了C-NCAP五星安全認證,安全性能再次加分。
3、“真續航”是一大特點。
當然,除了安全之外,對于一款純電動車來說,續航里程也是用戶非常在乎的。
是的,虛高的里程數字一直是電動車用戶痛點之一。而與很多品牌根據電量來等比例換算里程不同的是,上汽大眾ID.4 X的表顯里程基于車主行駛習慣智能計算,更科學地提供實際續航里程參考。
根據此前電駒小編實測,在開空調正常路況駕駛的情況下,上汽大眾ID.4 X平均耗電為16.1kWh/100km,照83.4千瓦時的電量來看,這臺車能夠開518公里左右,這與官方標注相差無幾。
這主要得益于在三電技術層面,ID.4 X采用了共殼方案集成,保證了極強的穩定性和用電效率,從而可以極大地減少續航的縮水。不過相比而言,對“真續航”起到更為關鍵作用的是ID.4 X 所搭載的高效 BMS 電池管理系統,它就像一個智慧大腦一樣,保證動力電池系統的平穩運行,不僅進一步提高續航表現,同時也讓續航里程更加真實可靠。
可以看到,上汽大眾ID.系列強調安全、品質、可靠性,以及真實的續航,這些無不是當下新能源汽車消費者最為在乎的。而上汽大眾ID.系列熱銷的背后也折射出,消費者在追逐汽車智能化的同時,也在回歸理性。
其實,在智能化方面,上汽大眾ID.系列通過搭載大眾IQ.科技,同樣為用戶帶來了出色的智能化功能體驗。比如IQ.Drive智駕管家,融合了ACC(自適應巡航)+ LCC(車道居中輔助)+ AR-HUD + 導航的功能,一鍵激活輔助駕駛功能后,在 0-160km/h 車速時,系統自動調節車速、車距和方向盤,帶來更便捷安全的智能出行體驗。
不過,可能在上汽大眾看來,對于一款純電動車而言,應該先要有優秀的硬件和安全品質,再談智能化表現。這也恰恰體現上汽大眾作為傳統車企,務實的造車理念。
開啟以用戶為中心的營銷模式創新
新勢力進來以后,傳統車企莫名被扣上了古板、僵化的帽子。對于上汽大眾來說,這個說法并不準確。相反,它在一些想法和理念上比很多新勢力都更具有創新性,ID.系列的熱銷就是很直觀的例子,除了扎實的產品力,其在銷售、傳播等方面的創新也功不可沒。
首先,在渠道方面,上汽大眾創新的采用代理制銷售模式。利用現有的網絡優勢,精選代理商,重新簽訂代理合同,授權這些代理店經營ID.系列產品。簡單來說,4S店僅提供展車、體驗試駕、以及交付的服務。消費者可以通過“連線ID.”平臺線上選車、購車,然后再到4S店進行線下交付并享受后續服務。據悉,上汽大眾ID.代理商已經建成826家,超過經銷商總數的80%
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上汽大眾提高了用戶購車效率和便捷性的同時,也提高了用戶的購車體驗。可謂是一舉多得。
除了采取代理模式之外,上汽大眾都也在積極布局體驗店模式,比如在人流密集的商圈開設純電動汽車數字化城市展廳ID. Store,填補了大眾品牌在城市中心區域的營銷觸點,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感,更便于消費者進店體驗產品。
據悉,截至今年11月底,ID. Store已開業172家,覆蓋全國各地的城市核心商圈和商場,每天接待上萬名客戶。與此同時,上汽大眾充分統籌資源,基于現有4S店引入“店中店”ID. Zone模式,助力ID.產品銷售。
不過,從目前來看,上汽大眾的渠道資源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我們預估,當上汽大眾ID.家族的渠道數量逐漸增長,甚至翻倍,那么依托龐大的渠道網絡,上汽大眾ID.家族未來銷量增速會越來越快。
電駒小結
于上汽大眾而言,高銷量是其產品、制造、銷售、服務、售后、傳播等一整套邏輯背后的綜合實力體現。而這種體系力的優勢,是很多造車新勢力所欠缺的。對于新勢力的反擊,上汽大眾ID.系列還只是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