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琪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的是,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的是什么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資料圖片)
1、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鑒。
2、通常在欣賞音樂時,都會用到或者聽到“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這兩個詞語,那么“陽春白雪”為什么會用來形容高雅音樂,“下里巴人”為什么會用來形容通俗音樂呢?圖注:《陽春白雪》豐子愷漫畫其實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都是古代的歌曲名稱,它們都是出自于《楚辭-對楚王問》,作者是傳說屈原的弟子、也是美男子的宋玉。
3、在《對楚王問》里面,宋玉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圖注:宋玉雕像有一個外來的歌唱家在楚國首都郢里開演唱會,剛開始這位歌唱家演唱的是楚國人都非常熟悉的楚國民間歌曲《下里》和《巴人》,整個郢都里面跟著歌唱家一起唱的有數千人;于是這位歌唱家又唱了稍微高級一點的《陽阿(ē)》,和齊國人唱的挽歌《薤(xiè)露》,這個時候楚國人能跟著唱的只有數百人了;等到這個歌唱家演唱楚國的高級歌曲《陽春》、《白雪》的時候,能跟唱的只不過數十人而已。
4、最后這位歌唱家開始演唱高難度的曲目,使用了宮、商、角、徵(zhǐ)、羽等曲調變化無窮的歌時,能跟著他的只有幾個人而已。
5、所以說曲高和寡呀!圖注:春秋伎樂銅屋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
6、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
7、其為《陽春》、《白雪》,國中有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8、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
9、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10、——《對楚王問》節選在這個故事里出現了“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三個成語,而且這個故事中宋玉所使用的比喻手法非常恰當,既講述了“曲高和寡”的道理,也通過這個故事消除了別人對于自己的指責,這一篇問對文章幾千年來都是文人學習和稱贊的對象,大才子金圣嘆甚至評價這個故事:“此文,腴之甚,人亦知;煉之甚,人亦知;卻是不知其意思之傲倪,神態之閑暢。
11、凡古人文字,最重隨事變筆。
12、如此文,固必當以傲倪閑暢出之也。
13、”圖注:古代組合樂器編鐘、編磬在故事中出現了四個等級的樂曲,最后一個高難度的樂曲沒有留下名字,而中間的《陽阿(ē)》、《薤(xiè)露》是代表挽歌,不太吉利。
14、于是剩下的能讓大多數楚國人一起唱的《下里》、《巴人》自然是屬于老百姓的音樂,也就是通俗音樂的代表了;而《陽春》、《白雪》自然也就成了只有數十人能懂得高雅音樂的代名詞了。
15、最初指的是樂曲,陽春白雪,在戰國時代代表藝術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歌曲,而下里巴人正好與其相反,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
16、最開始指的就是曲子,第1個詞語是一首古琴名曲,第2個詞語的意思就是戰國時期的民間樂曲。
17、其實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都是古代的歌曲名稱,它們都是出自于《楚辭-對楚王問》,作者是傳說屈原的弟子、也是美男子的宋玉。
18、最初指的是樂曲,所以我覺得中國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