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聚光燈打在了第十一代思域上,閃現著強電智混技術的四個特點
作者 / P J
編輯 / 小 艾
(資料圖片)
2022年的混動,花枝招展,鬧個不止。
隨著供應端發力,從吉利到長城,從比亞迪到長安一眾混動新品出爐,讓屬于過渡性產品言論偃旗息鼓,想象空間大了起來。
讓想象壯大信心的是規模擴大。中汽協數據顯示,前11個月,插電混動累計銷量來到133萬輛以上,增長率實現對純電超越,訴說混動當道。
美妙的前景和咄咄逼人的自主們用數據和產品,就這樣強烈講述各自故事。
很久,沒聽到本田了,像是忘了它是混動布道者和普及者之一。事實上,沒在輿論場爭奪高下,本田更多把重心放在市場收割上。
來自本田信息顯示,截止目前,本田全球混動已出售超過400萬輛;在華市場上,本田混動車型前11個月終端銷量來到近18萬輛,超越眾多對手,其中CR-V、艾力紳混動車型依然引領各細分領域。
也從未放棄對混動技術打磨——2022年8月,本田將混動升級至技術品牌高度,e:HEV強電智混這張名片挾第四代i-MMD混動系統推出。
東風本田更是率先反擊。8月末,e:HEV強電智混下首款車型第十一代思域在2022年成都車展推出;12月中旬,第十一代思域 HATCHBACK以新混動技術加碼,讓屬于混動的纏斗乘著市場春風,進入新篇章。
被自主聲音左右好久的混動市場,輪到東風本田出招了。
1、混動,怎么能忘本田?
本田變了。
2022年12月20日,上海灘前,當思域TYPE R在躁動中繞出“R”字型,向燃油機械時代致敬時,第十一代思域 HATCHBACK則以混動武裝,用“混動更運動”另一種方式示意未來。
雙星閃耀間是交接,也是轉變。過去,本田習慣將最好的、最先進的技術率先應用至雅閣身上,但混動這條路上,全新思域取而代之,率先以e:HEV強電智混的最新技術向時代亮劍。
“e:HEV版本全系標配Honda最新第四代i-MMD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兼具高能與節能。”東風本田銷售部副部長楊忠華簡潔明了地總結最新混動技術優勢。
思域改變著本田,隨著e:HEV強電智混加持醞釀新的故事。
2022年之前,混動在華聲音較弱,卻總屬于本田和豐田。今年以來,隨著自主發力混動,聲量壯大,從吉利雷神動力,到長城DHT,從比亞迪DM-i再到東風馬赫,各路人馬各色登場,拿著晃眼數據,帶著新產品,在混動份額提升中叫囂著。
混動顯示出主導未來技術創變、市場裂變的力量。這時,作為混動領先者和普及者,本田卻遭遇圍剿——盡管自主私下會拆開本田混動發動機分析與研究,臺前卻毫不猶豫將本田作為標桿推至對立面上。
這是赤裸裸的對比,卻是對其混動地位尊重與技術能力艷羨。
是啊,就在對手們陷入技術講解與產品輸入時,來自武漢的東風本田已完成從轎車到SUV,再到MPV混動全矩陣產品布局。
更細致的鏡頭是2017年,CR-V銳?混動在中國上市,是本田全球范圍內第一次把混動系統裝備至CR-V車型;2018年10月,INSPIRE銳·混動首發;2019年9月,艾力紳銳·混動上市;享域在2021年完成混動武裝;隨著思域搭載最新混動系統,東風本田基本實現全產品矩陣混動化,比自主和合資品牌超前。
讓這種全面更有力量的是技術能力。
本田混動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本田就介入混動技術探索,推出了IMA混動技術,以電混繞過豐田——不同于后者電機更多輔助功能,本田以電機驅動為主,發動機直驅為輔,不僅解決電機高速效率不足,也以更多用電實現省油,提升了駕駛感受。
但發力更早的豐田卻一直在規模上壓制本田,并通過深耕THS混動系統以謀求優勢地位。本田期待一次兇猛反擊。2012年,在混動斬獲百萬輛之際,本田一股氣推出三條全新混動系統,包括適用緊湊型車的i-DCD單電機混動系統,適用中型車的i-MMD雙電機混動系統以及適用于大型車的SH-AWD三電機系統。
最為熟悉以及改變本田混動地位即為i-MMD混動系統,它由2.0L阿特金森發動機、雙電機系統、動力控制單元、智能動力單元等組件構成,具備三種驅動模式,包括EV、混動模式和發動機直驅。
一個插曲是,這兩年廣泛傳播的比亞迪DM-i工作原理與本田i-MMD混動系統幾乎一樣,即中低速以串聯發電機驅動為主,高速以發動機、電機并聯驅動為主。
很快,本田將混動帶到中國。
2016年,第二代i-MMD混動系統入華競爭,思鉑睿率先搭載了該系統;2019年,東風本田帶來第三代i-MMD混動系統,技術實力更在持續進步。
第三代的i-MMD混動系統上,本田對2.0L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優化,將發動機熱效率提升至40.6%,并實現動力控制單元縮小,利于空間伸展,這也讓相關車型在指標完成對豐田超越,如INSPIRE銳?混動油耗為4.2L/100km,高于凱美瑞4.5L/100km。
以此為支撐,東風本田開始對市場收割,CR-V銳·混動長期為最暢銷的合資混動SUV,月均銷量穩定在2000輛以上;艾力紳銳·混動則為家用MPV新添不同的色彩,東風本田混動年銷量很快突破至7萬輛以上。
帶著這樣的深厚底蘊、長期的市場培育、先端技術輸出以及混動標桿認可,東風本田率先武裝起e:HEV強電智混,向混動再開炮!
2、安全、成熟、先進、智能
消費者到底需要一輛什么樣的混動車型?
當補貼退坡、綠牌獲得越來越難等外部環境不再友好時;當各路車企都以各種混動車型上陣打仗,亂花了眼時;當混動銷售前景正佳,市場吸引力不斷提升時……你需要冷靜面對的現實是,混動市場份額不到整體十分之一,仍處于發軔期,認知并不深厚,各種嘈雜聲音在出售各自賣點外,也藏著點點不安與缺陷。
助推插混走入主流的比亞迪DM-I依然面臨整體品質管控、品牌力較弱的困惱;來自吉利的雷神動力還未經歷市場充分檢驗,成熟性和可靠性需要觀望;長城DHT插混面臨居高不下的成本問題,在WEY品牌體現尤甚……
東風本田如何出牌呢?好處是,基于深厚研發底蘊背書,合資的品牌影響力和穩定的品質管理能力,尤其經歷全球和中國市場錘煉,e:HEV強電智混的出牌更有底氣與力量。
聚光燈打在了第十一代思域上,它來展現e:HEV強電智混技術的四個特點。
首先是安全性。中國電動車市場依然被不時燃燒的安全事故籠罩,背后是眾多電動車玩家至今無法徹底保證安全這一環,而混動因多個品牌初入場充滿實驗味道。
其中風險,不言而喻。
安全,卻是e:HEV強電智混可貼出的名片。本田混動歷史中,從1997 年推出第一輛混動車至今沒有出現過電池燃燒、漏電、觸電的事故。
其次,是e:HEV強電智混加持的第四代i-MMD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的成熟可靠性。
第十一代思域HATCHBACK e:HEV搭載的第四代i-MMD混動系統,工作原理與結構與前幾代一脈相承,而i-MMD混動系統在華已經經歷多次專業檢測。來自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多次針對i-MMD混動系統進行評測。該報告認為,i-MMD混動系統除了是世界領先水平,是世界一流的混動技術外,還具備更快、更順、更遠、更可靠。
尤其可靠性上,值得關注的實驗是,北京理工大學曾安排對比累計里程2萬公里的混動CR-V,表示其依然保持與新車相近甚至更低的油耗水平,都在5.4L/100KM左右,從側面印證了i-MMD 混動系統的卓越耐久性和可靠性。
第三是技術更先進,節能也高能。
新車搭載的第四代i-MMD混動系統對2.0L Di阿特金森發動機全新開發,能帶來105KW發動機最大功率,以及182N·m發動機最大扭矩,同時最大熱效率提升至41%,發動機空燃比范圍擴大30%,大幅減少熱量損失,較第三代繼續提升,節能升級,WLTC綜合工況油耗最低至4.61L/100km;進化升級了E-CVT,驅動電機最大扭矩提升至315N·m ,最大功率提升至135kW,保持充沛動力輸出,繼續高能,讓混動更運動。
與眾不同的是智能這一環。
據悉,第四代i-MMD混動系統延續電驅為主,燃油為輔三種驅動模式,卻能智能切換,以最優配比實現多場景高效輸出。
如何做到?
本田對IPU智能控制單元進行了全新開發,其中電池采用高效能量管理設計,能監測所有電芯數據,保證電力使用范圍最大,同時對PCU動力控制單元進行升級,提升電機輸出功率提升,并采用鋁材的高壓線纜,輕量化大幅提升,以此來強大動力控制算法,借此能做到對駕駛速度、路況反饋的數據快速分析與判斷,實現三種驅動方式無縫切換,確保電機與發動機更好搭配,尤其是中低速日常駕駛場景上,基本實現電機驅動,讓第十一代思域HATCHBACK e:HEV獲得更接近“純電”駕駛感受,不負“爽快”駕駛之名。
這就是e:HEV強電智混的反擊,傳承深厚積累,并持續進化,沒有花哨名詞,也沒有聲嘶力竭,而是從安全性和可靠性確保基本面,再通過先端性和智能化保持技術領先,隨著第十一代思域兩款混動車型的推出,將繼續向著嘈雜的混動市場有力出擊。
(部分圖片選自網絡)
End.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