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宏業
講故事的欲望常埋于人們心中,而這種欲望一旦與周遭環境相結合,就會產生諸多傳奇。
2003年,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一檔節目中,調侃剛出口到歐洲不久的現代汽車:“現代像大眾一般大小,但價格卻如三明治一樣便宜,除了便宜,沒任何優點。”話語中掩飾不住對現代汽車的輕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時間僅過了20年,BBC當年的傲慢反成為笑料。據歐洲汽車工業協會數據,現代汽車集團2022年在歐洲市占率達9.4%,創下歷史新高。
具體來看,去年歐洲市場規模為1128.6萬輛,同比減少4.1%,但現代汽車與起亞逆勢而上,銷量同比增加了4.2%,達到106.09萬輛,連續兩年穩坐第四位置。
而在全球范圍內,現代汽車集團排名又進了一位。2022年,現代汽車集團全球銷量為684.8萬輛,僅次于豐田、大眾之后,位列全球第三。
很顯然,沒有人會輕視“全球第三”的實力。讓不少國人頗感好奇的是:這個“全球第三”的汽車企業,含金量到底有多足?
高品位的含金量
能夠在波譎云詭的過去一年里維持正增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22年,全球乘用車銷量僅為約6540萬輛,相比2021年的8105萬輛大幅受挫。其原因包括新冠疫情帶來的供應鏈危機,以及俄烏沖突導致全球通脹引發的消費者購買力縮水等,這讓大多數汽車企業日子不好過。
也正是基于此,現代汽車集團的逆市飄紅顯得尤為突出。
2022年,現代汽車全球銷量達到394.4萬輛,相比2021年增長1.4%,在韓國以外的市場銷量達到325.6萬輛,相比2021年增長了2.9%;起亞年度全球銷量為290.4萬輛,相比2021年增長4.6%,在韓國以外的市場銷量為236.2萬輛,同比增長了5.4%。憑借現代汽車和起亞在全球市場的出色表現,現代汽車集團成功躍升為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
相形之下,中國汽車至今還沒有一個單一品牌海外年銷量超過50萬輛。
銷量增長的同時,盈利能力也在同步增加。根據現代汽車與起亞發布的2022全年財報,去年現代汽車總營收為約1155.84億美元,同比增長21.2%,全年營業利潤為約79.56億美元,同比增長47%;起亞2022年度總營收約為692.5億美元,全年營業利潤約為57.8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3.9%和42.8%,兩位數的利潤增幅在傳統車企巨頭中獨樹一幟。
利潤大幅提升的背后,是現代汽車正在快速摘掉“性價比”的標簽。以美國市場為例,2021年現代汽車品牌在美均價為34833美元,不僅高于日產的33906美元,也高于本田的34297美元。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現代汽車已經完全不輸于日系車。
由美國權威質量調查機構J.D.Power發布的“車輛可靠性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2022年,現代汽車集團旗下的起亞、現代、捷尼賽思分別摘得第一、第三和第四名,不僅全面超越德系、美系,更是將常年位居榜單前列的雷克薩斯拉下了馬。
此外,現代汽車集團旗下的多款電動車型還獲得了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和歐洲新車安全評鑒協會(E-NCAP)的最高等級安全性評價,得到了全球最高水平的品質認可。
有意思的是,幾乎伴隨著BBC的調侃起步,2005年,現代汽車首次入圍國際知名品牌咨詢公司Interbrand發布的全球品牌100強榜單。此后排名逐年攀升,2022年,現代汽車以173億美元的品牌價值位列第35位,品牌價值同比增長14%。
從不斷上揚的歐美市場份額到單車均價,從節節攀升的車輛可靠性排名到品牌價值,現代汽車集團“全球第三”的含金量體現在方方面面。
遠不止是“汽車”
在筆者看來,現代汽車集團之所以值得關注,不止于汽車層面的衡量與評價。某種程度上,在加速向“智能移動出行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轉型上,它展現出來更多的前瞻性與行動力。
去年年初,在北京798現代汽車文化中心,現代汽車集團舉行了一場機器人藝術展,瞬間喚起科技迷的興奮。
這場機器人秀遠不止是藝術展那么簡單,折射出的是現代汽車集團對人類未來移動出行生態的深度思考與搶先布局。
早在去年1月的美國CES展上,現代汽車集團就發布了其在機器人和元宇宙領域的未來愿景。親臨現場的現代汽車集團會長鄭義宣表示:作為一個智能移動出行解決方案供應商,必須要仔細思考機器人技術。他說,現代汽車集團的目標是,推動人類社會未來移動出行方式的變革,將移動服務變成Meta mobility。
當前,現代汽車集團在電動化、自動駕駛、城市空中出行(UAM)等領域都有布局,這些領域的發展都需要機器人技術的支持,而這不過是現代汽車集團實力的一部分。
今年1月,鄭義宣在2023新年賀詞中,勾勒出現代汽車集團未來發展的更多愿景。
鄭義宣表示,現代汽車集團將持續加強電動化轉型,發力軟件開發和新興業務領域,進一步加強與客戶、社會和員工的信任關系,通過積極變革實現新的飛躍,鞏固現代汽車集團在創新時代的領先地位。
“我們不害怕風險,面對變化需要積極做出應對。我們將在危機中創造機會,引領未來。為此,2023年將是我們建立信任,迎接挑戰,通過變革實現新的飛躍的一年。我們要克服艱難的商業環境,共同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在電動化方面,現代汽車集團計劃在今年推出更多全新電動車型,覆蓋輕型車型和旗艦車型,包括現代汽車Kona純電版本和起亞EV9電動SUV等產品。
在軟件開發方面,計劃到2025年旗下所有車型都將實現“軟件定義汽車(Software Defined Vehicle)”,并將配備無線軟件更新技術(OTA)。此外,還將通過建立數據平臺、連接并處理汽車生命周期中的數據,持續提供創新服務。
在新興業務方面,現代汽車集團將在自動駕駛、未來移動出行、機器人、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興領域持續發力,培育新的增長引擎。
面對自動駕駛的發展趨勢,現代汽車集團計劃在韓國推出能夠實現L3級高速公路自動駕駛的車型,在北美推進L4級Robotaxi商業化進程,并在今年上半年推出配備公路駕駛領航功能的捷尼賽思G90和起亞EV9。
甚至連“汽車”的形態也會發生變化。在未來移動出行領域,現代汽車集團將推出滿足人與物移動需求的PBV專用車型(Purpose Built Vehicles),開發先進空中出行(Advanced Air Mobility)原型,并計劃在今年進一步擴大起亞PBV Niro Plus車型數量,到2025年推出基于滑板平臺的專用PBV車型。
汽車不止是汽車,將人們的移動出行解決方案拓展到Meta mobility,這將為人們的出行提供很大的便利性。
跨越以往界限,探索無限可能,現代汽車集團遠比狹隘認知里的那個現代,更具前瞻與創新。
手握多張王牌
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現代汽車集團進入中國20周年?;赝嵌螝q月,不僅是中國汽車市場成熟、壯大的歷程,也是現代汽車集團在華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形成了北京現代、悅達起亞和現代商用汽車為主的三大整車生產企業,累計銷售車輛超過1800萬輛。在華總投資額超過185億美元,對國內相關領域、產業的拉動效應更是呈倍數增加。
如今的中國早已不同于20年前,這里不僅有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汽車“新四化”發展最迅速、迭代最頻繁的創新策源地。而現代汽車集團也在磨礪中發展壯大,躋身一流成為世界頭部車企。
但讓人遺憾的是,過去數年里,由于種種原因,現代汽車集團在華發展慢了下來,無論品牌高度還是市場份額,都與其全球地位、真實實力存在巨大落差。
看得出來,無論是現代中國還是合資公司,對此都不甘心、不服氣。
正如現代汽車集團(中國)總裁李赫埈先生在今年對員工的新年致辭中提到的,2023年是現代汽車集團在中國未來20年的開端之年。他誠懇地說:“我們需要把危機當作機會,不灰心,不氣餒,一往無前,讓希望結成果實?!?/p>
雖然在成長中遭遇了挫折,中國市場與全球地位落差有些大,但筆者認為:現代汽車集團手中還有多張王牌,只要找準了方向穩扎穩打,就很有可能再現輝煌。
首先是“電動車”牌。
與在中國的低迷截然不同,現代汽車在新能源領域憑借電動汽車專屬品牌IONIQ(艾尼氪)在全球正風生水起。僅IONIQ(艾尼氪) 5與IONIQ(艾尼氪) 6兩款車型,2022年全球銷量就超過10萬輛,加速了現代汽車向電動化轉型的進程。
特別是IONIQ(艾尼氪) 5,一舉奪得2022年世界年度車、世界年度電動車以及世界年度汽車設計3項大獎,含金量十足。
特斯拉CEO馬斯克向來以大嘴聞名,但他對現代汽車表達了不一樣的態度,在社交賬號上他這樣寫道:Hyundai is doing pretty well。
IONIQ(艾尼氪) 5的躥紅是現代汽車集團E-GMP電動平臺優勢的體現,支持400V/800V高壓,車型拓展性極強,產品性能不遜于特斯拉。
其次是“氫能源”牌。
不同于單一押寶純電動的多數汽車企業,現代汽車集團的新能源戰略更加前瞻,也更加務實。其在1998年便開始了對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發,而且早在2019年,現代汽車集團便開始推動氫能業務在華落地,在廣州建立了現代汽車集團海外首個氫燃料電池系統研發、生產、銷售基地“HTWO廣州”,同時這也是中國首家大型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專用工廠。預計到2030年,現代汽車集團對“HTWO廣州”的總投資將達到85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為中國量身打造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NEXO中國版,氫罐容積3.99千克,加滿氫約5分鐘,續航里程550公里,不僅完成了國內開放道路首試,并于2022年4月正式獲得北京新能源汽車牌照。
隨著去年中國政府明確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正確的方向、恰好的時機,現代汽車集團有望在氫能賽道一馬當先。
第三是“高性能”牌。
據悉,現代汽車集團將盡快導入高性能N品牌產品,進一步加速現代汽車集團在中國的轉型與重塑。
談起現代的高性能車,國內或許有些陌生,但在世界最高水準的WRC和WTCR賽道上,現代戰車已經多次折桂。遠的不說,2022賽季中憑借高性能i20 N WRC Rally1的強大實力,現代汽車在WRC共計13站的比賽中11次登上領獎臺。
說起戰果累累的N賽車歷史,其始于2015年,現代汽車高性能N品牌在韓國南陽現代汽車全球研發中心正式創立,品牌以“Never just drive(無樂趣,不駕駛)”為核心理念,致力于帶來最刺激的駕駛樂趣,融合了現代汽車全球頂尖技術的結晶。
雖然現代汽車駛上高性能賽道時間并不長,但本著“以賽促研,反哺民用”的戰略,現代汽車近幾年不斷將WRC賽車上的技術投放至民用車上,進一步加快了N高性能車型的布局。
隨著N品牌導入,不僅將進一步豐富國內性能車市場消費人群的選擇,對于傳統的奔馳AMG、寶馬M部門來說,也將迎來不容小覷的對手。
后記:
越了解“全球第三”的實際含金量,就越會理解現代汽車集團內心的真實想法:不服氣、不甘心;要市場、要爭氣!
好消息是,甩脫了疫情三年困擾,現代汽車集團(中國)與合資公司正加足馬力,誓言將失去的時間搶回來。多方已制定了詳盡的全年規劃,通過電動車、氫能源、高性能N品牌將這一年填滿,力爭實現“中國事業再次崛起”。
這不會是一個輕松的任務,但憋足了勁的現代汽車人,有能力掃除低估,用倔強和實力為自己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