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期,各大車企紛紛披露1月份經營數據,由于1月受到春節假期影響,因此不少車企銷量出現了不小的下滑幅度,零跑汽車、問界甚至出現了超過50%的同比下滑。但不同于上述車企交付量的慘淡,比亞迪卻在今年1月繼續高歌猛進,單月交付超15萬輛,增速超60%,比亞迪為何能在一片衰退中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呢?
1月份究竟有多慘淡,可以看下各大造車新勢力的交付情況即可一窺究竟。除理想汽車和埃安外,其余造車新勢力單月交付量均未破萬輛。蔚來、哪吒汽車、小鵬汽車、極氪都出現了同比下滑。當然這并不是說造車新勢力失寵,根據乘聯會數據,1月1日至1月27日期間,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共計98.5萬輛,同比下滑45%,全行業都出現了不小的跌幅。但是即使大行業慘淡如此,比亞迪1月仍實現了15.13萬輛的銷量成績,同比增長62%。
要知道,這一銷量成績還是比亞迪在多次漲價的情況下實現的。由于原材料價格暴漲,比亞迪自今年1月1日起對旗下車型進行了漲價,整體漲價幅度在2000-6000元。而在此之前,比亞迪已經在去年進行了兩次漲價。但是同行卻在降價,尤其是特斯拉多次對旗下車型進行降價,隨后問界、蔚來也加入降價大軍,比亞迪卻仍舊守住了市場。
這主要源自兩方面,一方面是比亞迪的產品實力十分強勁,另一方面是因為比亞迪海外市場銷量屢次破萬,貢獻了不少增量。產品端,比亞迪混動系列、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持續放量,多款車型甚至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在出海方面,比亞迪比造車新勢力表現更好。比亞迪目前已經進入到挪威、荷蘭、瑞典、德國、法國、澳大利亞、以色列、日本、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巴西等多個市場,1月實現海外銷量10409輛,這已經是比亞迪連續3個月海外銷量破萬。在國內市場因春節而暫停的時間里,比亞迪海外板塊持續為集團貢獻銷量。
正是由于比亞迪持續的銷量高增長,比亞迪曾經多年營收不利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轉。比亞迪預計2022年營收將突破4200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達到160至170億元,同比增長超4倍。有了更多的利潤,比亞迪也可以繼續投入資金到研發上去,進一步拉開與特斯拉的銷量差距。
總體而言,比亞迪目前仍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比亞迪的成功也給其余造車新勢力打造了一個樣本,那就是打造過硬的產品,這條路不僅適用于國內,哪怕是汽車工業極為成熟的歐洲市場一樣適用。另外,各大造車新勢力需要加速出海,在國內新能源車市場陷入停滯瓶頸時,加速進軍海外市場也可以帶來大量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