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重慶2月20日消息(記者白刁尹)2月19日,“走進區域看發展·川渝奮楫譜新篇”網上主題宣傳采訪團來到重慶市涪陵區。
在位于涪陵白濤的重慶華峰新材料產業園(以下簡稱重慶華峰)展廳里,記者看到這里展示了己二酸、己二腈、己二胺這三種制備尼龍66的原料,以及制備好的呈白色顆粒狀的尼龍66。
【資料圖】
采訪團走進重慶華峰(央廣網記者 白刁尹 攝)
沖鋒衣、安全氣囊、新能源汽車……這些產品看似毫無關聯,但它們都與一種材料有關——尼龍66。受制于國外技術問題,尼龍66的生產一直未能實現國產化。
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支撐。面對國外技術的壟斷,重慶華峰率先攻克己二腈“卡脖子”技術,采用專有技術成功建成20萬噸己二胺/己二腈生產裝置,填補國內空白,打通了“苯-己二酸-己二腈-己二胺-尼龍66”產業鏈,為我國尼龍66產業發展提供了全新工藝方案。
尼龍66生產實現國產化,重慶華峰攻克“卡脖子”技術(央廣網記者 白刁尹 攝)
作為一家以生產化工新材料為主的企業,重慶華峰已經打造出一條品類多樣的新材料產品產業鏈,現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產企業和全球單體最大的氨綸生產基地。2022年,重慶華峰實現產值302億元。
重慶華峰生產出來的新材料產品氨綸絲(央廣網記者 白刁尹 攝)
目前,華峰集團投資10億元正在建設華峰重慶低碳研究院和中試試驗基地,以便更好支撐產業園產業創新和技術創新,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走進位于涪陵臨港經濟區的重慶萬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萬凱),展示區里陳列著生活中常見的各式包裝產品,可口可樂、農夫山泉、娃哈哈、五糧液……它們外包裝的原料正是該公司生產的食品級PET高分子新材料。
常見產品的外包裝原料正是重慶萬凱生產的食品級PET高分子新材料(央廣網記者 白刁尹 攝
“依靠技術創新和過硬品質,我們的產品受到市場青睞。”重慶萬凱輪值總經理袁春劍介紹,2022年,重慶萬凱共完成120萬噸產能、100億元產值。
袁春劍說,人們對食品包裝的安全性要求不斷增強,需求不斷增加,國內外食品包裝材料用途廣、市場大。如今,企業產品已遠銷國外100多個國家,是西南地區唯一一家食品級PET供應商,填補了西部食品級PET瓶片的產能空白。目前,重慶萬凱正抓緊建設三期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能180萬噸、年產值約150億元。
重慶萬凱科研人員正在工作(央廣網記者 白刁尹 攝)
“新材料產業是涪陵的第一大支柱產業,2022年完成規上工業產值1137.8億元,占全區產值總量近一半。”重慶市涪陵區經濟信息委黨委委員、區工業發展經濟中心主任黃斌介紹,在涪陵的六大產業中,新材料產業首當其沖,已經形成在全市材料產業中的第一個千億區。
下一步,涪陵將繼續堅持“科創+”“綠色+”,做大做強產業平臺,力爭到2027年,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4000億元,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