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給人下馬威的成語是——下馬作威。
2、二、辨析:【成語】下馬作威【拼音】xià mǎ zuò wēi【釋義】指官吏到任故意用嚴法處理下屬樹立威風。
(資料圖片)
3、泛指先給對方一點厲害。
4、【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新官上任【結構】連動式【英語】to get down from a horse; to dismount from a horse to discontinue【相近詞】下馬威【同韻詞】復是為非、討是尋非、歸了包堆、責有攸歸、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天下老鴉一般黑、長幼尊卑、目送手揮、辭尊居卑、無翼而飛【示例】他習慣下馬作威,先燒三把火。
5、三、成語出處:定襄聞伯素貴,年少,自請治郡,畏其下馬作威,吏民竦息。
6、東漢·班固《漢書·敘傳》四、成語故事:西漢時期,豪門貴族少年班伯主動請纓到混亂的定襄去做太守。
7、他剛到任,當地的豪紳大姓把以前的犯事的人全都藏匿起來。
8、而班伯一上任就大肆宴請豪紳大姓,與他們交朋友,待了解犯事的人藏身之處后立即下令捕殺,定襄很快就安定了。
9、打下馬威dǎ xià mǎ wēi【解釋】官吏初到任時,嚴厲對待屬員,并加以責打,以顯示威風。
10、后也指初見面時借故給人出難題,以顯示自己的權威【出處】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執所攜巴棍而毒毆之,名曰打下馬威。
11、”【結構】動賓式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借故給人出難題【近義詞】下馬威【英譯】deal a head-on blow at the first encounter下馬威成語拼音:xià mǎ wēi成語解釋:原指官吏初到任時對下屬顯示的威風,后泛指一開始就向對方顯示自己的威力。
12、成語出處: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李彪終久是衙門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來,先把李旺打一個下馬威。
13、”成語繁體:下馬威成語簡拼:XMW成語注音:ㄒ一ㄚˋ ㄇㄚˇ ㄨㄟ常用程度:常用成語成語字數:三字成語感情色彩:中性成語成語用法:下馬威偏正式;作賓語;指滅人威風。
14、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成語年代:古代成語近義詞下:馬作威、下車作威成語例子:(1)殺雞儆猴是我們的新領導給我們的下馬威。
15、(2)這個教練軍士一開始就給全體新兵一個下馬威.(3)要不是他心臟不好,我一定給他一個下馬威。
16、(4)按照枇杷城人的說法,他這死法,卻是給陰世的人一個下馬威了,恐怕連閻王爺那老不死的也不敢輕易支使他的。
17、(5)你來無影去無蹤地給我下馬威,又把我帶到這里,就是想讓我知道你來得比我早,而且有了考古發現了?(6)取家法過來,待我賞他個下馬威。
18、(清 李漁《蜃中樓 抗姻》)成語故事:西漢時期,豪門貴族少年班伯主動請纓到混亂的定襄去做太守。
19、他剛到任,當地的豪紳大姓把以前的犯事的人全都藏匿起來。
20、而班伯一上任就大肆宴請豪紳大姓,與他們交朋友,待了解犯事的人藏身之處后立即下令捕殺,定襄很快就安定了。
21、下馬作威 【拼音】:xià mǎ zuò wēi 【解釋】:指官吏到任故意用嚴法處理下屬樹立威風。
22、泛指先給對方一點厲害。
23、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敘傳》:“定襄聞伯素貴,年少,自請治郡,畏其下馬作威,吏民竦息。
24、” 【示例】:他習慣~,先燒三把火。
25、 【近義詞】:下馬威 【語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新官上任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豪門貴族少年班伯主動請纓到混亂的定襄去做太守。
26、他剛到任,當地的豪紳大姓把以前的犯事的人全都藏匿起來。
27、而班伯一上任就大肆宴請豪紳大姓,與他們交朋友,待了解犯事的人藏身之處后立即下令捕殺,定襄很快就安定了。
28、下馬作威【讀音】:xià mǎ zuò wēi【解釋】:指官吏到任故意用嚴法處理下屬樹立威風。
29、泛指先給對方一點厲害。
30、【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敘傳》:“定襄聞伯素貴,年少,自請治郡,畏其下馬作威,吏民竦息。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