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又一次生死存亡的競爭期。雖然,燃油車市場還是主流,但是,站在新能源時代的風口,燃油大佬們很清楚,只有在新能源車市站穩腳跟,才能繼續保持領跑姿態。
今年以來,合資品牌在新能源市場頻頻“出牌”,尤其是一汽豐田, 加速電動化轉型速度。今年,新款電動車——一汽豐田bZ3被炒得很熱,這款車型從被媒體曝光到開啟預售,一直備受關注。
畢竟,作為燃油時代頂級大佬的轉型作品,很多網友都想看看,豐田的電動車型到底實力如何?3月6日,一汽豐田bZ3正式公布價格,價格區間從16.98萬元到19.98萬元。
(資料圖)
起售價格比預售價格降低2萬,且頂配車型控制在20萬以內,這一價格策略讓不少網友感到很意外,定價策略顯得很不“豐田”,從價格角度看,一汽豐田bZ3幾乎做到“油電同價”,殺傷力十足。
而且,這次,一汽豐田并沒有著急賺流量,講故事,而是組織媒體“品確官”,走進新車生產工廠,看看一汽豐田bZ3“內功”如何?
開放新能源工廠 新“瓶”裝新“酒”
一汽豐田的這波操作確實很不一樣,按照車市常規操作風格,重磅車型在公布價格的同時,會開啟各種網紅直播拼流量,狠賺一把人氣。但這次,一汽豐田選擇的風格是開放新能源工廠,深入其中,參觀品鑒。
轉型電動化時代,有些傳統燃油品牌把“油”與“電”混在一起,就算是一些豪華品牌,也在電動車上用過“油改電”的策略,以至于在今年年初宣布,放棄原有產品線,推出全新的電動平臺。
在這一點上,一汽豐田看得很明白,從轉戰新能源市場開始,把“油”與“電”直接分開。一汽豐田bZ3源自一汽豐田新能源獨立工廠,這一工廠生產豐田汽車的bZ系列車型,而且,e-TNGA架構被再次優化,品控與性能雙向提升。
在國內,智能工廠越來越多,但豐田的這一新能源工廠在工藝水平以及智能水平,一方面與世界水平接軌,一方面體現出豐田的特色。它的一大特點是豐田首次實現在制造工廠內部完成電池包的生產與組裝,確保豐田對于產品的品控能夠全面把握。
此外,一汽豐田新能源工廠首次啟動多項新技術,比如,豐田專利技術激光螺旋焊接、IX涂裝等先進技術,以此保障汽車工藝。而且,車間內采用超過900臺的AMR,實現物流搬運無人化,工程簡易化,全面凸顯智能化水平。而在品控上,一汽豐田堅持QDR標準,實現“豐田”級的品控標準。
產品力升級 價格才是“大殺器”
如今,新能源車市已經“卷”到起飛,從設計到配置再到權益,瘋狂內卷。而今年,在真刀真槍的對抗中,這種華而不實的方式顯得有些跟不上市場的“步伐”。
之前,比亞迪的秦PLUS DM-i冠軍版開始“油電同價”策略,殺入燃油車市場,之后,零跑C11入門級15萬以下的定價在增程車市場“補”了一刀。而這次,一汽豐田bZ3的價格以16.98萬起售,如果算上預定限享權益,入門價基本上下探到了15萬元以內,幾乎以燃油車的價格切入電動車市場。
這一定價策略“狼性十足”,不管是對比特斯拉Model 3,還是跟長安深藍SL03、比亞迪海豹、哪吒S等車型,都有著明顯的價格優勢。此外,一汽豐田bZ3的產品力做得也很香。
一汽豐田bZ3在設計上一改傳統燃油車的設計風格,前臉采用封閉一體式設計,搭配貫穿式日間行車燈,前機蓋有些機甲風格,加上立體感十足的車身線條、隱藏式門把手、尾部貫穿式尾燈等設計,整體設計風格甚至比造車新勢力更前衛、大膽。
空間媲美B級車水準,新車長寬高為4725/1835/1475mm,軸距2880mm,軸距尺寸比特斯拉Model 3的軸距還長5毫米,跟燃油車里的凱美瑞相比,軸距比凱美瑞長55毫米,空間足夠寬敞。
當然,裝備也很不錯,豎狀中控大屏、異形的平底方向盤、旋鈕式電子換擋都出現在新車上,看得出,一汽豐田正在加快腳步向新能源方向靠攏,采用更時髦的內飾設計。而且,無線充電、車機互聯、語音控制、智能輔助駕駛等消費者關心功能也沒有落下,據悉,車機系統能夠識別多種語言,在實用性與智能化方面拿捏到位。
此次活動中,主辦方還安排試駕環節,駕駛的感受如果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應該是“靠譜”。bZ3開起來的感受沉穩又踏實,加速靈敏、轉向精準,動力輸出非常平順,尤其是底盤部分,調校得足夠扎實,加速、過彎、剎車與轉向,都有著濃厚的“豐田”味道,內在“功力”依舊深厚。
鬼斗車觀點:有網友說“豐田開始不講武德了”,不管這話說得是對是錯,但有一點兒可以肯定,一汽豐田的電動化轉型方面按下“加速鍵”。一汽豐田bZ3算是一個新的開始,憑借豐田的品牌實力,加上一流的造車實力與更接地氣的產品力,以及與油車接軌的電車價格,一汽豐田bZ3的銷量,值得期待。對此,粉絲有何想法,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