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小編發布的《捷途速度,還能“維持”多久?》的一文中提到,奇瑞營銷公司總經理、捷途汽車總經理李學用曾表示:“捷途大圣、T-1等新車上市后,捷途有機會占據奇瑞集團1/4的銷量”。
這不,說來就來了,3月1日,T-1量產版亮相,名為“旅行者”,很多網友看到新車后直呼“買它”!不過,有一說一,這款車的外觀確實很吸睛。
一、外觀方正,就是“硬派越野”?
(相關資料圖)
旅行者繼承了概念車的硬派外觀,定位是輕度越野,因此,新車采用的是承載式車身,與普通城市SUV相差無幾。
得知此消息的網友和消費者們呈現出兩種觀點,第一種,覺得新車的定位和外觀都還不錯,很喜歡。第二種,覺得只是空有“硬核越野”的外觀,且非常不屑一顧。
但不管哪種觀點,都變相證明了“旅行者”的外觀設計應該還不錯,據其它媒體預測,該車定位中大型SUV,參考同品類中的哈弗二代大狗,新車長度有可能在4.7米、軸距在2.8米左右,甚至更長。
至于車輛其它信息,可能要等到下個月上海車展才能揭曉,不過,捷途公布了后續新車規劃,旅行者7座版將會晚于5座版5個月左右推出。
二、“調轉槍口”,面向小眾市場?
發布會上,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表示:捷途的發展路徑,是奇瑞戰略的集中體現,是承接者、創新者和突破者,代表了集團打通用戶思維、互聯網思維的決心與實踐,為集團發展貢獻著不可替代的“生態力量”。
應該不難看出,從旅行者開始,捷途似乎已經開始成為做創新者和突破者,并將目標鎖定在“硬派SUV”上,回顧歷史,硬派SUV其實一直都存在,但服務的大多數都是小眾群體。
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
所以,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應該不是特別了解,直到長城的坦克300和500的推出,讓大家知道不“越野”也能買,同時看到了“硬派SUV”的多樣性,于是,火了。
或許,捷途正是看準了當下“硬派SUV”市場的火熱程度,結合“旅行+”的品牌概念,順勢“調轉槍口”,打造了“旅行者”。
三、夢想要有,萬一實現呢?
奇瑞營銷公司總經理,捷途汽車總經理李學用給捷途定下的目標是:“在2023年邁上年銷30萬輛的新臺階,實現保30爭50”。但就目前的銷量情況而言,還真不好說...
李總曾在微博發表過“2022年1-12月,捷途累計銷量180067輛,同比增長16.9%”,不過,卻沒有完成2021年原定的20萬輛銷量目標,2019年、2020年也都如此。
除此之外,他還公布了捷途今年1月的銷量情況,累計銷量16009輛,同比增長59.3%,可見,李總對此成績應該還算滿意。
但很快有網友發現,捷途上險量和李總公布的數據好像有些出入,根據交強險數據顯示,2022年,捷途上險量僅有10.5萬輛左右;今年1月,捷途的上險數僅為1.2萬輛左右。
其實,銷量和上險量有差異是正常的,有些消費者可能因為自身原因,買車和上險并不在同一月份,另外,官方銷量應該也包含終端銷量以及4S店庫存車等。
但這些“過去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旅行者”以及更多車型的加持下,捷途今年能不能實現李總口中的“年銷30萬輛”的小目標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四、速度衰減,是何什么原因?
小編在之前文章里簡單提過,捷途自2018年成立到現在,主打“旅行+”細分市場,憑著捷途X70,僅用四個月便躋身擠進“萬輛”俱樂部,順帶在2020年完成第20萬輛汽車X70Coupe下線。
但隨著車輛交付越來越多,問題也就跟著多了,車質網上關于捷途汽車的投訴有很多,比較經典的就是“X70存在減震器異響”,或許投訴會影響銷量下降,但新車一般不會受影響啊?
去年,捷途大圣上市,各方面看都還不錯,但根據車主之家數據顯示,今年2月,捷途大圣僅賣了1637輛,占廠商份額14.61%,2月份銷量排名第201名,在SUV排名中排第97名...
一方面原因,可能是競爭對手比較強大,加上捷途大圣本身上市較晚,市場知名度和認可度較低;另一方面,還有可能是此前新能源降價,沖擊到傳統燃油車市場,導致市場份額進一步縮減。
但話說回來,“打鐵還需自身硬”,客觀原因導致的銷量差,有,但不多,更多的不還是產品本身不夠吸引人么?
眼下,中國汽車市場“瞬息萬變”,隨著湖北省“打響第一槍”,各地開始紛紛效仿,加入新一輪的“降價戰”,不知,身在其中的捷途大圣或是整個捷途汽車又會有幾分勝算呢?
尾聲
根據官方數據,2022年奇瑞集團累計銷量為123.3萬輛,捷途只有14.6%左右,要達到1/4的銷量,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部分圖片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作者:梓程
點贊+關注!
祝“旅行者”早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