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汽勢Auto-First|大梁
汽勢Auto-First梳理發現,此次波及全國覆蓋40多個汽車品牌的價格戰,是中國車市20年來的第二次。
2003年被稱為中國車價降幅的元年。當時的大背景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效應。
2003年,國產汽車降價幅度和降價車型之多達到了歷史之最,汽車市場上沒有降過價的車型屈指可數,大部分車型都被卷入降價潮,有的車型甚至4次降價,這在以往的汽車市場上是從未有過的。
據北京亞運村汽車市場當年的消費調查顯示,2002年認為國產車價格合理的消費者只有12%,而2003年這一數字已經升至為35.5%,雖然這只是一個局部調查,并不能代表全國的情況。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貫穿整個2003年汽車市場上的主旋律就是“降價、降價、再降價”,消費者對汽車降價的期待空前高漲,企業所得到的經驗是“晚降不如早降,誰降誰主動!”
那一年,紅旗明仕II代在1月1日宣布降價1.08萬元,成為2003年第一個降價的車型。在當年的1月份,昌河北斗星、富康、賽歐、羚羊、福萊爾、奧拓等車型第一時間迅速跟進。當年的汽車價格戰,從1月到12月貫穿全年,有上百款車型進行了5000元至5萬元價格不等的降價。
時隔20年后的車價再降,能否達到刺激消費的效果還有待進一步觀察。數據顯示,此輪波及全國的汽車降價后,到店看車和關注汽車的人明顯增多,但是實際銷量與降價前并沒有明顯提升。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認為,這輪降價等于降了個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