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第一代上汽大眾桑塔納的駕駛員,殷新建對于上世紀90年代的印象非常深刻。好多人花錢打車是為了體驗這個冬天有暖氣、夏天有冷氣的稀罕家伙。當時如果結婚能夠租到一輛上汽大眾桑塔納作為婚車是非常氣派體面的。
(資料圖片)
方方正正的外形,修長的車身,耐用皮實……桑塔納,乃至上海大眾,已然成為那個時代的符號,塑造了人們對于高級轎車的認知。截至 1992 年 1 月 28 日,桑塔納累計產量達到 10 萬輛,3 年零 10 個月之后,1995 年 11 月 28 日,上汽大眾第 50 萬輛桑塔納成功下線。
就在同一天,上汽大眾分別通過德國萊茵技術監護公司和上海質量審核中心的質量體系認證,成為國內首家通過 ISO9001 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汽車制造企業。兩年之后的 1997 年 12 月,上汽大眾獲得 ISO14000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這些成就不僅對于上汽大眾至關重要,而且對于中國汽車產業來說也是里程碑式的意義。因為在這個背后,依托桑塔納的引進,以及國產化率的快速提升,中國汽車工業由此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符合國際標準的產業。
為汽車產業現代化打樣,桑塔納 " 漸入尋常百姓家 "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 " 這句廣告語家喻戶曉,尤其是九十年代后期,曾經可望而不可及的桑塔納走入 " 尋常百姓家 ",一組數據很有說服力:
1989 年 9 月 28 日,第 5 萬輛桑塔納下線;
1992 年 1 月 28 日,桑塔納累計產量 10 萬輛;
1995 年 11 月 28 日,第 50 萬輛桑塔納下線;
1996 年,桑塔納年產量突破 20 萬輛;
1998 年,桑塔納產量累計完成 100 萬輛;
至 2012 年底," 普桑 " 累計產量近 400 萬輛;
與此同步的,是桑塔納國產化率的快速提升。從 1985 年桑塔納國產化率僅 2.7%,到 1990 年國產化率 60.09%,再到 1991 年提升至 70%,至 1996 年,國產化率達到 90%,車身、發動機、變速箱三大總成和前后橋總成等關鍵零部件相繼實現國產化,直接促進了 400 多家高質量的零部件企業成熟落地。
正如文章所述,桑塔納的國產化和獲得國際質量體系認證ISO9001的成功,成為中外合資汽車行業的先驅和典范。上汽大眾為自身的發展探索道路的同時,也培育了一個現代化的汽車產業結構,為更多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打開了先例。從產品研發、本土化、供應鏈、自動化生產線到售后服務布局等,上汽大眾先行先試,打造了一個現代化汽車產業體系,也成為后來中國各大汽車集團的經營模式。
產能擴張,探索自主研發,上汽大眾格局初顯
桑塔納的成功,讓上汽大眾的中外合資雙方都受到鼓舞。當 1990 年 6 萬輛整車和 10 萬臺發動機產能的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后不久,二期工程的建設便提上了議事日程。至 1995 年 4 月 20 日,上汽大眾成立十周年之際,年產能達到 20 萬輛的二期工程全面竣工投產。與此同時,桑塔納 2000 正式下線。
從最初組裝時面對白車身的震驚,到后來國產化與國際接軌,上汽大眾的中國工程師從桑塔納 2000 開始,真正首次參與到產品開發,這款車型成為上汽大眾走向自主研發的起點。
1991年10月,上汽大眾開始研制新一代桑塔納轎車,基于巴西版原型車。中國工程師根據消費者需求和中國道路特點重新設計了底盤,增加了車身離地間隙,加長了軸距,使得后座空間更寬敞,乘坐更加舒適。桑塔納2000采用1.8L自吸引擎和五擋手動變速器,相比普桑在造型、內飾、配置、空間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提升。桑塔納2000上市后,迅速占領了國內中級公、商務用車市場,隨后推出的"時代超人"、"自由沸點"等改進車型更是進一步激發了上汽大眾自主研發能力的建設。
1999 年 11 月,擴建后的上汽大眾技術中心落成啟用;
2003 年 8 月,上汽大眾轎車專用試車場建成啟用;
上汽大眾自主開發全面加速,為中國加入 WTO 后,上汽大眾面臨越來越多合資品牌的競爭時,提供足夠底氣,上汽大眾的競爭優勢格局初顯。
從帕薩特到 Polo,上汽大眾接入私家車大天地
嚴格來說,桑塔納 3000 是上汽大眾真正意義上的一款本土開發的車型。這款車型不僅外觀上有了比較大的變化,車內還加入了變頻空調、電子差速鎖等主流配置,駕乘體驗也更加出色。而在中國入世之后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桑塔納 3000 開始轉向家用車市場。
在桑塔納 3000 之后,便是桑塔納 VISTA 志俊。更加立體的外觀設計,全面升級的動力性能、操控表現以及安全性等,使得這款車型成為名副其實的 " 神車 "。
而接替桑塔納公、商務車市場地位的,是 1999 年年底下線的帕薩特。
帕薩特和桑塔納2000都是上汽大眾中德聯合開發的車型,在技術層面兩者相似。帕薩特采用了開創性的圓潤車身設計,中國版車身長度增加了77mm,達到4780mm,軸距加長了100mm,達到2803mm。加長后,彩虹般的“天穹”式車頂弧度更加舒展,整體外觀更顯優雅,后座空間甚至可以與C級車媲美。配合ABS、電動車窗、電加熱后視鏡等領先配置,帕薩特以"成就明天"為廣告語,迅速成為國內公務車市場的霸主。
進入新世紀后,中國私家車消費逐年上升,越來越多的合資品牌進入市場,使得家用三廂轎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上汽大眾準確把握了市場趨勢,率先引入了緊湊型兩廂小車第四代Polo,并于2002年4月8日投放市場,成為上汽大眾全面接入私家車市場的標志性車型。在這個過程中,上汽大眾投入了30億元對生產線進行全面改造,并于1997年派出了40名工程師團隊前往德國大眾總部,參與了Polo的技術開發,為上汽大眾Polo成為國內首個實現國際同步的私家車型打下了堅實基礎,包括同步開發、同步規劃、同步投產和同步上市。
結語
回顧中國汽車發展歷程,在1991-2003年雖然經歷了中國加入WTO這一重要節點,但總體來說比較“平淡”。然而,關注上汽大眾,就能理解"于無聲處聽驚雷,于無色處見繁花"的意義。上汽大眾不僅開創了現代化汽車產業的格局,還率先建廠投產、引入車型和布局自主研發,一直是開創者和引領者。回溯時光,上汽大眾的一個又一個經典車型奏響了一曲值得傳唱的時代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