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希孟,1096年生,北宋畫家。
2、徽宗時畫院學生,擅畫山水。
【資料圖】
3、政和三年(1113)18歲時畫成《千里江山圖》,不久死去。
4、在畫院得到眾多畫師的指導,有大量畫跡臨摹,加上本人刻苦學習,勇于實踐,是使這位青年畫家創作出這件著名作品的主要原因。
5、傳世畫跡有《千里江山圖》、《江山秋色圖》等。
6、《千里江山圖》,絹本,設色。
7、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
8、歷代流傳有緒,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9、它用一幅整絹畫成。
10、畫卷表現了綿亙山勢,幽巖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飛泉,水林野市,漁船游艇,橋梁水車,茅蓬樓閣,以及捕魚、游賞、行旅、呼渡之類的人物活動。
11、這件作品的突出之點,是作者對鄉野大自然的壯麗多姿所作的真實而理想化的描繪,充滿著感情,充滿著對美好生活境界的想往。
12、作品肯定人對自然的改造,以及生活在壯麗美好山河中的自豪。
13、全畫構圖周密,用筆精細,色彩鮮艷,表現了遼闊無垠、錦秀壯麗的祖國河山。
14、全畫繼承了隋唐以來青綠山水的表現手段,突出石青石綠的厚重、蒼翠效果,使畫面爽朗、富麗、燦爛。
15、并以沒骨法畫樹干,用皴點畫山坡,豐富了青綠山水的表現力。
16、人物細小如豆,服飾各異,衣不勾褶,動態活潑。
17、畫上無作者款印,清初梁清標依宋人蔡京題跋而簽題王希孟之作。
18、王希孟〔北宋〕(1090——?) 可以稱得上中國繪畫史上僅有的以一張畫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19、然而史書中沒有他的記載。
20、王希孟十多歲入宮中“畫學”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趙佶時系圖畫院學生,后召入禁中文書庫,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獨具:“其性可教”,于是親授其法。
21、經趙佶親授指點筆墨技法,藝精進,畫遂超越矩度。
22、工山水,作品罕見。
23、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時間終于繪成名垂千古之鴻篇杰作《千里江山圖》卷,時年僅十八歲,此外再沒有關于他的記述,不久英年早逝。
24、 傳世之唯一作品《千里江山圖》卷,此圖賜予蔡京,從其卷后的題跋中得知,此圖為絹本,設色,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全圖以大青綠為基調,山腳、屋墻、水天交接處用深淺各異之赭石色渲染,屋頂用濃黑,人物多粉畫,用筆敷彩精細,輕重濃淡生動活脫,燦爛艷灼,美不勝收,千里江山秀麗多姿,雄偉壯觀。
25、時人贊其畫“一點一畫均無敗筆,遠山近水,山村野市,漁艇客舟,橋梁水車,乃至飛鳥翔空,細若小點,無不出以精心,運以細毫”,人物如蟻,不可勝數,生息勞作,生動活潑。
26、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李溥光題記,曾經南宋內府、元代李溥光、清代梁清標及乾隆內府收藏,現藏故宮博物院。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