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林肯公園這一以商辦類產品為主的項目取得了90.84億元的銷售業績。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2016年的北京樓市在一片火紅中開年,在市場的瘋狂中節節走高,卻又在強力調控中低調地迎來了市場尾聲。
據亞豪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北京商品住宅共實現成交11.51萬套,相比2015年的7.54萬套同比增量達52.6%。成交金額4032.03億元,相比2015年的2462.06億元同比增長63.7%。從成交均價來看,2016年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3.47萬元/平方米,較2015年的2.96萬元/平方米上漲了17.2%。但與此同時北京純商品住宅僅實現成交4.73萬套,同比減少12%,這一數據也創年度歷史新低。
什么賣得好? 住宅供不應求
“9·30新政”讓北京樓市出現了明顯的分化,但前三季度的大量成交依然給北京樓市在房價和成交量上以相當有力的支撐。
亞豪方面指出,從月度走勢上來看,前9個月北京商品住宅月均成交10168套,而“9·30”之后的3個月,月均成交則降至7221套,其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從年度成交數據來看,2016年樓市的住宅成交在降低,而商辦成交增長明顯。”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分析指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供應不均衡。隨著住宅用地供應量的不斷減少,以及自住房等保障房產品的擠壓,住宅項目新增量也在不斷減少。據亞豪機構統計,2016年(截至12月26日)北京純商品住宅僅實現成交4.73萬套,同比減少12%,這一數據也創年度歷史新低,而同期,商辦類產品成交6.59萬套。可以說,純商品住宅與商辦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已經出現了明顯差距。
“北京目前正在積極調整土地供應結構。”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在一線城市住宅用地供需矛盾越發激烈的當下,要想使這一局面得到改觀,單純增加供地的意義并不大。只有把供地背后的結構問題進行優化,才可以使得北京土地市場符合未來住房市場的改革要求。
房源多嗎? 庫存5.5萬套
北京樓市庫存水平一直處于穩定的狀態。
根據市住建委網站統計,截至1月4日,北京可售房屋套數8萬套,未簽約10.46萬套。不過,這一統計數據包含了商業、辦公和車位等多類型可售產品。如果僅統計純商品住宅,北京未簽約及可售房源庫存量為5.5萬套,同比相差不大。
“按照北京目前可售房屋進行去庫存周期計算,可以看出,北京的去庫存周期基本在9個月左右的水平,屬于偏低,但不是歷史上最低的狀態。”嚴躍進表示,從此類數據來看,北京市場上雖然庫存還稱不上不足,但補庫存的需求依然是存在的。目前的庫存水平會使得房價易漲,但難以大漲。后續在一手房庫存不足的情況下,需要鼓勵二手房房源的釋放。
“大量資金進入樓市還是因為投資者對于資產缺乏安全感,當樓市恢復了平穩之后,大部分人還是延緩了購房節奏持一種觀望態度,根據需求理性選擇。”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也分析認為,“9·30”之后,回歸平穩的市場使得庫存企穩。“全市去年第四季度成交量在明顯下降”。張大偉表示。
遍地豪宅? 豪宅未統治“豪宅年”
房價不斷上漲造成北京樓市高端化,不少項目將自己定位為“豪宅”或者高端改善型項目,使得在媒體上或者社交網絡上,“豪宅年”這樣的字眼頻頻出現,但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北京豪宅項目的確有所增多,但卻還遠遠沒有達到統治市場的地步。
根據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北京市場的銷售金額冠軍是位于大興亦莊區域的林肯公園,這一以商辦類產品為主的項目取得了90.84億元的銷售業績。而排在第二位的泛海國際則是位于東四環朝陽公園附近的一個老項目,去年取得了64.48億元的銷售業績。
從產品總價來看,泛海國際無疑應該屬于豪宅之列,但是在銷售金額前十的項目中,仍然有如林肯公園、東亞·尚品臺湖、通州富力中心、亦莊·金茂悅等商辦或者改善型需求項目占據著半壁江山。如果從銷售面積上來看,成交排名前十的項目基本以商辦類以及剛需類型的產品為主。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陳禹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