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上圖 工作人員正在對鐵路橋梁箱梁組進行檢查。
天津北方網訊:“今天是咱們靜態驗收的最后一天,大家都抖擻起精神來,不要放過每一處細節。”7月19日6:30,在京濱城際鐵路北辰站,天津鐵路工務段京濱城際工程驗收負責人高國洪穿梭于工友們之間,扯著嗓門挨個兒囑托著。隨著作業現場一聲令下,百余名身穿橘色工服的工人師傅旋即開展“地毯式”排查,為了確保線路“高平順、高可靠、高穩定”,他們一米一米地丈量、一處一處地精調,并不時對檢查數據進行記錄與復核。
作為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重點項目,京濱城際鐵路即將“上崗”。為了給新鐵路進行一次全面“體檢”,今年3月,天津工務段成立京濱鐵路預介入組,從寶坻站開始,按照橋面、箱梁內、橋下三個組,采用徒步行走、平推檢查的方式逐點檢查驗收,分別對全線1680個墩臺,105.1公里正線鋪軌線路、7.7公里站線鋪軌線路、39組道岔以及兩座車站進行問題檢查及重點工程全過程盯控。
“干我們這行,就得腳下有勁兒,眼中有活兒。”橋面組組員張楠告訴記者,由于工程橋梁占比大,橋面組的檢查顯得格外重要,需要對無砟軌道的鋼軌、扣件、軌道板、底座板、伸縮縫等8大項進行逐一排查。“哪怕0.1毫米的細小變化都要重視起來,你看這里,就是底座板與自密實混凝土離縫,我們要及時反饋給施工單位,盡快修整,如不及時解決,極有可能造成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危險。”正說著,張楠在檢查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細微的問題,于是趕緊用尺量了起來。
日均徒步8公里,每天彎腰上百次,除了這些,箱梁組工作人員還要面對陰暗逼仄的作業環境。“大家把防護繩都掛好,王師傅,開始操作吧!”箱梁組負責人殷文華帶著弟兄們站到升降臺上。從升降機到距離地面30米的工作臺再到橋梁洞口,雖然只需移動幾米,但高度高、空間窄、作業難度較大,需要兩個人互相幫扶才能完成。
“啪!啪!”兩聲,殷文華和工友貓著腰鉆進只有一米來高的箱梁,按下頭頂的探照燈,一眼望不到邊的幽暗空間仿佛“時空隧道”。借助頭頂微弱的光線,他們開始了漫長的“掃洞”,用眼看、用錘敲、用尺量、用手摸,檢查著每一個部位,“當當當”的敲擊聲在空曠的箱梁內回蕩。
暮色漸沉,當一個個橘色的身影逐漸散去,鐵道線被黑夜襯托的愈發靜謐。望著腳下這條綿延百余公里的新鐵路,高國洪緊繃的神經逐漸放松下來,化為激動與喜悅:“不久之后,京津冀百姓出行,就又多了一條舒適便捷的新通道!”(津云新聞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