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天津北方網訊:社區服務是人民群眾家門口的服務,關系民生、連著民心。“十四五”時期,我市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將如何布局?日前,市民政局就《天津市“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進行政策解讀。
據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市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制定了“三增一升”的指標。“三增”:是指增設了“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機關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入列輪值應下盡下率”“社區、村擁有社區社會組織”“志愿服務站點在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中的覆蓋率”三個指標。“一升”:是指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面積有所提升,每個村擁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面積300平方米以上,基本滿足我市新型城鎮化建設需求。“三增一升”具體指標包括:用于居民活動的面積占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總建筑面積達到60%以上;新建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10%以上;全市城市社區政務通用自助服務覆蓋率達到100%;駐區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機關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入列輪值應下盡下率達到100%;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18人以上;500戶以上的城市社區擁有12個以上登記和備案型社區社會組織;300戶以上的村擁有6個以上登記和備案型社區社會組織;志愿服務站點在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中的覆蓋率達到80%以上等。
到2025年末,我市黨建引領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將更加完善,服務主體和服務業態更加豐富,服務對象更加廣泛,服務手段更加智能,安民應急服務更有效能,便民社會化服務更加順暢,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解讀
問:聚焦居民關切,未來在增加城鄉社區服務供給方面有何要求?
答:不斷強化社區惠民、安民、便民功能,是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未來將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增強惠民公共服務供給。按照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和文體服務有保障的目標,推動社區養老、托育、助殘、救助、社會保障、公共就業服務等。同時,著力提升城鄉社區醫療衛生保障服務能力,實現國家衛生區、鄉鎮全覆蓋,市級衛生村比例達85%以上。
二是強化安民應急服務能力。積極推進社區警務室與黨群服務中心合署辦公,常態化開展“萬名民警進百萬家”活動。依法開展社區矯正工作,加強刑滿釋放人員教育引導。推動村(社區)普法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公證等法律服務全覆蓋,確保每個村(社區)都有一名法律顧問。提升村(社區)應急服務能力,拓展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建立健全家庭暴力線索排查、發現、報告機制,保護婦女兒童權益。
三是提升便民社會化服務水平。建設城市15分鐘便民生活圈,持續引進社會力量、市場主體開展社區養老、托育、維修、家政、餐飲等進社區活動,鼓勵“品牌便利店+”商業模式到社區服務,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確保“十四五”期間中心城區菜市場服務覆蓋范圍達95%以上。(津云新聞編輯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