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天津北方網訊:伴隨著各行各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大數據在穩經濟、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電力大數據堪稱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政府部門的“金拐杖”,不僅如此,其在老百姓生活中也顯現出無窮的能量。
在天津市能源大數據中心的大屏幕上,“電力看經濟”的指標參數曲線上揚。今年二季度,本市全社會用電量強勢反彈,同比增長1.1%,申請新增用電容量同比大幅增長51.3%……一組組數據醒目地顯示著天津消費活力穩步恢復,市場信心不斷增強,經濟向好趨勢明顯。近年來,國網天津電力充分發揮電力大數據覆蓋范圍廣、價值密度高、實時準確性強的多重價值作用,持續推動能源數據與政府、城市其他領域數據的融合與深化應用,定期向市委市政府報送電力與經濟相關性分析報告,電力大數據儼然已成為政府部門的“金拐杖”。
“我們圍繞電量增長、用電結構、業擴增長三方面構建小微企業景氣度分析模型,通過用電恢復率、達產率、超產率、業擴增產指數等多維度數據,對全市近50萬戶小微企業及專精特新企業開展景氣度分析,輔助政府部門精準開展助企幫扶。”國網天津信通公司數據管理服務中心技術應用專責楊一帆介紹。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近年來國網天津電力不斷拓展能源電力大數據應用的深度和廣度,通過打造日趨多元的數字產品、應用場景,服務更多主體,給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巨大變化。
在中新天津生態城,老年人正在享受著數字化革命帶來的全新智慧養老服務。國網天津電力與生態城智慧城市發展局合作搭建智慧養老平臺,實現了對獨居老人等重點關愛人群的全天候監護和精準服務。“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我們動態掌握有意愿接受服務老年群體的姓名、電表號等信息數據,納入電力大數據異常預警系統,并同步接入生態城智慧養老平臺。”國網天津濱海公司數字科創中心主任王斌說,如發現老人家中用電量異常,平臺可第一時間向老人家屬和社區網格員發送預警信息,實現線上“吹哨”,線下服務。目前,該服務已覆蓋生態城39個小區的601戶老人,累計處理異常事件1303起。
在寶坻區小辛碼頭村醉仙閣農家院,一名游客向商家出示“碳幣”優惠券后,成功享受到餐費折扣。“碳普惠”是針對市民和小微企業的節能減碳行為賦予價值而建立的激勵機制。國網天津電力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核心技術構建起“碳普惠數字大腦”,能全面分析用戶行為、精準判斷減碳成效,并向用戶發放“碳幣”獎勵。用戶可以將“碳幣”兌換成各類商品優惠劵,在相應的電商平臺和線下實體店消費。“‘碳普惠’上線后,我是村里第一個加盟的。平臺為我們帶來了更多客流,我們的適度讓利也使游客在低碳生活方式中得到了實惠,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醉仙閣農家院老板吳長林告訴記者。
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的數字經濟正在成為發展的新引擎。“一切研發都是圍繞解決實際需求進行的。”國網天津電力互聯網部監測分析處處長王旭東表示,電力部門努力將大數據真正用起來,解決發展中的難點痛點,真正發揮大數據的生產力。截至目前,國網天津電力已向各類市場主體輸出7大類30余項自主研發大數據產品。國網天津電力互聯網部副主任項添春說:“未來,我們還會聯合政府部門,共同探索將電力、通訊、煤水氣等各類大數據匯聚在一起,讓大數據應用場景更加寬泛、分析結果更加精準,為城市治理、智慧城市建設貢獻更多的智慧力量。”(津云新聞編輯靳永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