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暑假里的靜海區模范小學,又熱鬧起來了。7月29日一早,幾名小學生在老師陪伴下,來到校園種植園地,澆水、除草、捉蟲……分別十幾天,蔬菜又長了一大截。長茄子的旺季過去了,圓茄子又開始掛果,小西紅杮琳瑯滿目,青椒也不甘示弱,圓的長的結伴生長……這是學校響應市教委號召,將勞動納入中小學必修課而開設的菜園,老師和學生們在學習中摸索著干,在干中積累經驗,掌握本領。
校園空地成了種植園
(資料圖片)
畦埂園邊,小蔥手指粗半米高了。幾名女生剪完青椒的旁枝和黃葉、給花生澆了水,陸續加入到拔蔥的隊伍中。二年七班女生周芷汀蹲到菜園里,把一棵棵蔥拔出來,放進籃子,一會兒功夫,籃子便被裝滿了。
周芷汀說她最喜歡拔蔥,“拔出來的蔥在磚上磕幾下,蔥根上的泥就全磕掉了,長得粗壯的不好拔,我就把身體向后仰,全身用力。”拔蔥讓她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
二年七班男生王通睿是大力士,別看他才8歲,已經長到1.60米。他率先干起了澆水的活兒,10升的塑料桶,他一把就能拎起來,抱著往地里倒。老師看見了,連忙拿來了水舀子。干起來,通睿挺細心的。他跟其他同學一樣舀水澆菜,那些弱小的,還沒掛果的,多澆點,已經結果的,點一點兒水。
跟王通睿同班的楊佳桐是一名性情沉靜的男生。他很善于總結:“給蔬菜澆水不能太多,特別是開始結果的,水大了不容易掛果。”
相比之下,女生的勞動手法文靜得多。四年七班的李淑瑤用噴壺將水噴到葉子上,植物精神起來。
摘青椒很容易出活兒,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忙完手中的活兒,都來摘青椒。大蔥、茄子、西紅杮填滿圓籃子方籃子,豐收的畫面,就是滿滿當當的樣子。
從“拓荒”到豐收
種菜第一年,就有這樣的收成,大家都沒想到。別說小學生,就是老師們也大都沒有種菜經歷。開辟種植園地,邊學邊做,體現了實踐出真知的過程。
去年,市教委將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必修課,該校負責勞動教育的王娜娜老師說,之前勞動課基本在課堂里進行,老師給同學們講植物生長過程,“書本里種菜,課堂上培植”很難讓同學們真正接受。今年,為了讓孩子們體驗到勞動是怎么回事,學校決定將一塊校園空地改造成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也就是本文開頭的種植園地。
這片地在教學樓與學校電動車自行車棚中間,陽光充足。地塊是一長條形,總共80平方米,非常適合分區。
說做就做。老師同學們齊動手,把這塊地松了土,拔除雜草,分好了畦,以年級為單位劃分“責任田”,插上年級牌。學校為每個年級置辦了一套農藝工具,包括土鏟、鋤頭、鐵耙等。又買來植物的種子和秧苗,東區種上花生、茄子、西紅杮,西區種上黑豆、辣椒和小蔥,校園種植園地落成。
小學生們的勞動課是輪流進行的。到了自己班級勞動的日子,同學們頭天晚上就把家里的小瓶子灌滿水,轉天帶到學校,小心翼翼地澆到菜園里。
隨著秧苗一天天長大,園子里的活兒越來越多。四年七班女生邊奕元發現,自己年級種的青椒長得很高了,卻沒掛幾個果。班主任老師請教了種菜能手之后告訴她,那是因為青椒的枝葉長得太密了,擠占了花果的生長空間。于是,邊奕元學了剪枝,她把青椒下面的枝葉剪掉。青椒長高了,她又把沒用的旁枝和黃葉、干葉剪掉,讓它們通風透氣。
人勤地豐。種了園子才知道,園子里總有活兒。膽小的負責拔草,膽大的則負責捉蟲。
要不要打農藥這個問題,著實費了一番腦筋。李洪芹校長從網上查閱過相關資料后,買來幾瓶白醋,帶領小學生們用1:3的比例兌成殺蟲劑,用噴壺噴到植物上,還真挺管用。
學中干,干中學。這片小小的園地給同學們帶來很多樂趣,也悄然收獲了成長。
王娜娜老師說,下一步,學校準備編寫專門的校本教材,區別不同年級,帶領同學們系統學習,讓大家把從種植園地學到的經驗回到課本上去,全面提高后,再回過頭來實踐,相信會有更多的驚喜。(津云新聞編輯李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