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天津北方網訊:針對草地貪夜蛾呈現蟲源基數大、北遷時間早、危害范圍擴大等特點,市農業農村委采取多項措施加以防治,堅決遏制草地貪夜蛾在本市暴發成災,打好“蟲口奪糧”仗,奪取秋糧豐收。
據了解,草地貪夜蛾是全球預警的重大農業害蟲,具有適生區域廣、遷飛能力強、繁殖倍數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難度大的特點。為做好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市農業農村委制訂了《天津市草地貪夜蛾防控方案》,在防控上,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全面監測、應急防治,統防統治、聯防聯控,以玉米為重點,兼顧水稻、高粱等作物,全力遏制草地貪夜蛾暴發成災,贏得糧食豐收主動權。
按照“全面監測,就地除治,分區施策,聯防聯治”要求,本市各涉農區進一步優化監測手段,充實監測力量,推進統防統治與小區域聯防聯治相結合,化學防治與生態防治相結合,將草地貪夜蛾危害控制在總體目標要求范圍內,確保蟲口密度達標區域應防盡防,確保發生區域不大面積成災,防控處置率在85%以上,危害損失率控制在3%以內。
市農業部門在全市布置普通測報燈監測點15處,高空測報燈監測點8處、昆蟲性誘捕器監測點660處,監測時間持續至10月底。各區測報站點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做好監測設備完善,根據本區農作物種植種類、面積,科學布置監測網點,提高測報網點密度。同時,持續開展監測調查,全面掌握草地貪夜蛾發生動態。監測調查由專人負責,做到數據詳實準確,力爭將預警時間提前到成蟲遷入階段。確保不因監測預報不到位貽誤最佳防控時機,導致害蟲大面積暴發成災。
各區增派監測人員、植保農技人員和農民測報員,以玉米、高粱等易害作物為重點,并密切關注水稻等其他禾本科作物,全面開展蟲情普查。成蟲發生高峰期,廣泛發動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等參與蟲情調查,要做到“區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田”,準確掌握蟲情發生發展動態,實現蟲情調查全覆蓋,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早防治。
按照草地貪夜蛾發生規律和危害特點,分區域、分時段落實監測防控任務。到8月底,重點做好遷入蟲源監測,全面普查玉米(重點是苗期玉米)發生危害情況,采用化學防控等措施及時防控,防止擴散蔓延。從9月至10月,重點做好夏玉米蟲情監測,全面普查夏玉米(重點是晚播玉米)發生危害情況,采用化學防控等措施及時防控,減少危害損失,減少南回蟲源數量。根據草地貪夜蛾的發生發展規律,結合預測預報,因地制宜采取理化誘控、生物生態控制、應急化學防治等綜合措施,強化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及時控制害蟲擴散危害。(津云新聞編輯孫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