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跨越1800多公里,帶著對幫扶鄉親的深情厚誼,日前,河東區人社局送技能團隊和市農科院的3位種植專家,專程來到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的木耳種植大棚和羊肚菌種植基地,為村民現場培訓,用農業技術助力產業項目升級,讓小木耳種出大產業、用羊肚菌助力振興路。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講木耳種植時容易出現的問題,以及怎么預防和解決。”在迭部縣尼傲鄉尼傲村黑木耳種植基地,市農科院的“木耳博士”劉連強為60多名村民開啟了一堂生動實用的培訓課。從黑木耳菌棒制作過程中拌料、滅菌、接種、發菌環節的經驗和要點,到生產中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劉連強都一一進行了講解。緊接著,培訓專家團隊又來到更古村村口小廣場,市農科院專家陳曉明給種植戶們講解羊肚菌種植技術知識,并走進羊肚菌種植基地現場傳授實操技術。
天津專家(左一)在木耳基地生產車間講解種植技術
專家們的技術培訓讓種植戶們獲益匪淺。從貧困戶到致富戶的藏族村民賽鬧草,興奮地對記者說:“我跟專家學會了幾個拌料和養菌的技巧,挺有收獲的。”賽鬧草家里7口人,以前都是靠著她和愛人打零工養家,自從去年4月份來木耳種植基地上班,每個月能有3600元的收入,不久前還買了電動三輪車。她告訴記者:“這次專家講解了木耳種植的難點,大家的種植技術提高了,我們增加收入也有盼頭了。”
天津專家(右一)為農戶講解羊肚菌種植技術
據黑木耳種植基地技術總監寧得勝介紹,去年基地年產木耳6萬余斤,盈利40萬元。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勞務協作等利益聯結方式,帶動尼傲鄉多個村554戶脫貧戶增收。今年預計年產黑木耳26萬斤,純利潤240萬元,人均增收4600余元。
經過培訓,村民們對木耳增收更有信心
河東區人社局局長王煥軍表示:“木耳、羊肚菌都是當地農民的傳統種植項目,我們把實驗室里最新的種植技術送到大棚里,傳授給種植戶,以提高作物種植水平,提升產量和經濟價值,增加農民收入,這是專家們最高興的事,也是人社部門的職責所在。我們要繼續搭好送技下鄉的舞臺,讓專家們唱好科學致富的大戲,提升鄉村振興的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