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強教授課題組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徐清波教授課題組合作,研獲了一種具有仿生天然血管功能的新型生物復合人工血管,可在體內緩慢釋放一氧化氮,促進血管組織再生并抑制血管鈣化,顯著提高血管長期暢通率,有效破解了小口徑人工血管再狹窄難題,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心血管疾病因其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已成為全球范圍內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血管旁路移植術是目前治療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臨床手術使用的橋血管多取自患者自身,但來源有限且會帶來二次創傷。
近年來,動物(豬)來源的天然血管由于其來源廣泛,并具有與人血管類似的尺寸,受到了廣泛關注。基于此,研究團隊將天然細胞外基質與靜電紡絲人工血管結合,設計了一種具有緩釋一氧化氮功能的生物復合型人工血管。“一氧化氮作為心血管系統的一個重要信號分子,起到抗凝血和抑制內膜增生的重要作用,是降低人工血管再狹窄的一個關鍵因素。”趙強介紹。
據介紹,目前我國冠心病患者超過1100萬,下肢動脈疾病患者超過4500萬,相當一部分病人需要接受血管置換(搭橋)治療,對于小口徑人工血管的需求巨大。此外,我國血液透析患者已超過69萬,人工血管還可以用于終末期腎病患者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對于延長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作用。
“我們研發的這類新型人工血管具有廣闊市場前景。我們努力推進它的臨床應用,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作出一份貢獻。”趙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