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深學篤用 天津行動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 audio 標簽。主持人:近期,天津自貿試驗區、國家外管局濱海新區中心支局聯合出臺新政策,在自貿框架下,打造支持實體經濟企業開展新型離岸貿易的“濱海模式”,通過挖掘企業需求,豐富業務場景,合力推動本市跨境貿易健康有序發展,請聽記者翟婧秋的報道。
【資料圖】
所謂離岸貿易,也叫三方貿易,就是貨物從生產國直接到達客戶所在國,物流不通過銷售國家,但是資金需要通過銷售國家結算的貿易形式。最關鍵的特征是訂單流、貨物流和資金流“三流”分離。
在天津自貿試驗區機場片區創新工作局,局長何江兩年前就開始關注新型離岸國際貿易的創新實踐。在一次企業走訪調研中,何江接到了轄區企業高利爾(天津)包裝有限公司海外區域銷售經理王博文的反映,公司一筆業務因為遇到“收付匯”方面的問題而無法順利開展:
(錄音:舉個例子,我們現在貨物是從意大利生產,然后直接從意大利運到馬來西亞,客戶直接把款打到我們中國的高利爾。以往的邏輯是貨物到港之前,我們必須要從客戶那里收到貨款,也就是說沒有賬期。第二是海運提單必須先到我們這邊,往往造成貨物已經到港了,但是提單還沒有從我們這邊轉出去,造成客戶目的港沒辦法及時提貨。)
這單貨物是高利爾天津公司幫助客戶從總公司采購的包裝排氣閥,由于型號特殊天津公司并不生產,但高利爾執行的是區域銷售制,亞洲客戶只能從天津公司采購。給不了客戶商業上合理的賬期,提貨時效性也無法保障,一來二去,高利爾天津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就很吃虧,也失去了不少機會。癥結究竟在哪兒呢?何江通過調研發現,顧慮主要來自銀行方面:
(錄音:比如說必須要原件、往來的原始單據,沒有原始單據那就違規,但它不符合電子化和數字化這種貿易需求,銀行不敢接。而且還有一個這種離岸貿易畢竟是新型貿易業態,哪些到底合不合規,怎么去把握這個度?你比如說有時候就一個7萬人民幣的單子,有一家銀行被罰了40多萬,他就覺得得不償失了。)
企業有需求,銀行有顧慮,究竟該如何破冰?這就需要自貿試驗區勇闖出一條路。在了解企業困難之后,天津自貿區管委會辦公室聯合國家外匯管理局濱海新區中心支局發起對接會,第一時間會同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天津自貿區三個片區工作局、相關商業銀行和企業,專題召開研討會,為實體經濟企業離岸貿易需求尋求政策支持。何江說:
(錄音:就是說方案你報出來,你跟企業怎么結算,總方案外管部門包括自貿管委會,我們都認可你的方案,沒有問題你照著方案執行,如果你執行方案過程你錯了,銀行錯了罰銀行企業錯了罰企業,這樣的話是把業務推起來。)
多方參與、共同判定、協同監管,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一起向前“邁出一小步”,為天津自貿區優秀企業背書,進一步增加了商業銀行開展新型離岸貿易業務的信心。最終在今年5月底,高利爾天津公司順利完成了這筆業務貨款資金收付全流程,客戶也通過電放提單順利完成提貨,高利爾(天津)包裝有限公司海外區域銷售經理王博文說:
(錄音:這種業務目前占我們整個銷售的20--30%左右,限制放開之后,我們會有更大的競爭力。客戶可以貨物到港立刻就可以提貨了,再有一個我們不必要強調一定要預付款了,可以給客戶一定的賬期,我們就可以實現雙贏。)
新政策大幅降低了跨國企業開展國際貿易的物流運營成本,還能夠將訂單和貿易結算功能配置在天津,增強國際競爭力和貿易話語權。而這個首單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業務,也被總結為“濱海模式”。近期天津自貿區管委會已經會同三個片區對這一政策進行復制推廣。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朱長存說:
(錄音:根據企業需求,支持企業開展離岸貿易業務服務企業,提升企業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以企業開展離岸貿易的需求作為小切口設計更多解決方案,形成一攬子可復制可推廣的操作模式。加速信息、資金、人才、數據和貿易決策中心等高端要素在天津自貿試驗區聚集,打造高能級貿易型總部,提升地區在國際經貿格局中的輻射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