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天津北方網訊: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從參加工作至今,張俊榮一直深耕在農業部門。在“三農”工作的淬煉下,她迅速成長為靜海鄉村振興工作中的一把好手。2019年,張俊榮說服萬般不舍的家人,成了“扶貧先鋒”中的一員,到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鄉村振興局掛職副局長。不久前,她榮獲天津市“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鄉村振興工作中一個新的起點。” 張俊榮激情不退、心懷遠方,持續為靜海和鎮原兩地的鄉村振興勤奮工作。
羊腸路,土窯洞,晴天一身沙,雨天兩腿泥,說起甘肅鎮原這個第二故鄉,回憶著第一次入戶訪貧時的場景,張俊榮仍心如刀絞。對于她這個天津人而言,鎮原的綿綿隴原不僅讓她覺得陌生新鮮,更讓她感到了肩負的重擔。
鎮原縣自然條件艱苦,基礎設施滯后,交通十分不便,且因山區較多,村民居住分散,每次下鄉摸排,一去就是一整天,出血泡、掉鞋底都是家常便飯了。如果遇到雨季,山路塌方也是常常遭遇的危險。但脫貧攻堅就是與時間賽跑。在張俊榮手機上常備著一幅鎮原縣地圖,哪個鄉鎮、哪個村莊有哪些項目,都一個個印刻在她的腦海里,項目點位、貧困戶留下了她穿梭的身影。
為了確保工作順利推進,張俊榮經常是白天下鄉實地考察,晚上回來再連夜整理材料。有多少個不眠的日夜在研究政策、與各業務部門溝通銜接、核對系統信息,她已經數不清了。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張俊榮自知使命艱巨,一股沖勁上來,立下了“軍令狀”,誓與貧困“決戰”到底。最終,鎮原順利通過津甘聯合督導組、天津市第三方評估組和甘肅省市州交叉考核的實地考核,并取得了優秀成績。2020年11月21日,經過各級嚴格考核評估,鎮原縣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歷史性告別了絕對貧困。
2021年春節體檢,張俊榮發現左側腎上腺長出個直徑4.4厘米的囊腫。微創手術治療后,她放心不下鄉村振興的新任務,經過短暫休息就匆忙趕回鎮原開啟了新一輪忙碌。協助靜海和鎮原合作共建的肉牛產業園區解決存在的問題,推動產業園區新增投資額3270.11萬元,帶動4個村集體的803戶脫貧人口增收。協助引導落地企業6家,共投資4686萬元,帶動農村28223人增收。幫助鎮原縣消費幫扶提質升級,完成農產品銷售5.3億元,其中天津市、靜海區幫扶銷售2.18億元。積極協助鎮原縣打造東西部協作鄉村振興示范村,落實幫扶資金1740萬元等等。張俊榮忙個不亦樂乎,但成績也如泉涌。
張俊榮用青春熱血滋潤綿綿隴原,傳遞了鎮原與靜海的“山海情緣”。現在,已任靜海區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的她,在新的崗位上繼續為津甘兩地的鄉村振興勤奮工作著。(津云新聞編輯王舒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