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迎盛會 鑄忠誠 強擔當 創業績
天津北方網訊:利用虛擬現實的智能技術,天津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70多名學生足不出校在《電力系統基礎》課程上“參觀”了天津電力科技博物館,還“走進”電力工程現場,這讓他們有了“身臨其境”的感受,也讓思政引領潤物無聲。這門課也是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首批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該課程的負責人是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劉艷麗。
這門“金課”的誕生,并非一蹴而就。2014年,博士畢業的劉艷麗留校任教,從那時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在她心底扎下了根。
“課堂是育人主渠道,要通過課堂引導學生知識能力和價值觀的多維度提升。”劉艷麗說,她走上講臺的第一門課,就是電氣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十分重要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電力系統基礎》,經過深思熟慮后,她決定重構課程內容,通過全過程問題探究式教學,幫助同學們準確把握新型電力系統國家重大需求下“變與不變”的關系。實踐證明,劉艷麗所教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逐步增強。
隨著教學工作逐步推進,劉艷麗發現,作為一門需依托實際工程背景的工科課程,若不帶學生去工程現場進行教學,授課效果會大打折扣。對此,她多方尋找解決辦法,與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開展合作,聯合開發VR視頻等課程資源,讓虛擬現實的智能技術進入本科生課堂,解決了不能經常組織學生們集中到工程現場的教學現實問題。學生們在沉浸式課堂體驗同時,也感受到自己職責所在,懂得“只有現階段夯實基礎,將來才能更好造福社會。”“看到電力人在綿延群山間架線作業,確保山區群眾安全供電,我感到震撼,決心更加刻苦學習,早日為電力事業貢獻力量。”天大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大三學生馬藝軒說。
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標兵、國家課程思政教學名師……近年頻獲榮譽的同時,作為青年黨員教師,劉艷麗不忘育人初心、堅持教學科研并重,打造“金課”的同時,還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多個項目,目前正建設國際聯合實驗室并計劃向本科生開放,讓學生實際參與國家前沿重大研究課題、在實踐中涵養家國情懷。(津云新聞編輯李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