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今年57歲的胡金燕退休前是一家大型企業的財務分析師,退休后她把更多時間投入自己喜歡的事情中,攝影、讀書、寫作、參與志愿服務……熱愛生活、享受生活、感恩生活,她用年輕、積極的心態把日子過得灑脫、精彩。
熱愛文藝一如既往
胡金燕的母親是教師,喜歡寫作。在母親的影響下,胡金燕從12歲開始寫生活日記,一直堅持到現在,已經寫滿了幾十本。后來,她開始寫散文和詩歌。“我年輕時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文藝青年,喜歡寫作,喜歡攝影。”胡金燕說,雖然漸漸被工作和家庭占據了生活的大部分時間,但她對文藝的喜愛一直沒有改變。
(相關資料圖)
2018年,胡金燕的工作清閑下來,她便到一家專業機構報名正式學習攝影。“我覺得要想把一項喜好長期堅持下去,就需要多學習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多研究、多琢磨。”她買了專業攝影器材,參加各種攝影活動,看到自己拍攝的照片獲獎,更有了成就感和滿足感。退休后胡金燕的時間更多了,于是又學起攝影后期制作,希望把自己拍攝的作品制作得更加精美,更具個人特色。
受疫情影響,胡金燕居住的小區今年三次實施封閉管理。每天吃完早飯,她就到小區里散步、拍照、寫日記,記錄日常生活。在她的鏡頭中,有迎著朝陽盛放的牽牛花,有葉片漸漸變了顏色的爬山虎,有堅持晨練的鄰居,有無私奉獻的志愿者……有居民問她:“胡姐,小區就這么大,天天拍,有新花樣嗎?”胡金燕笑著說:“生活中處處都是美,用心看,一點也不雷同,每天都會有新發現、新景象。”
志愿服務收獲快樂
胡金燕是天津市第一批志愿者,即便工作忙碌,她仍然會抽出空閑時間堅持參與志愿服務,曾經服務于30多個公益組織。參加公益服務時,她總是身著紅色衣服,因為“紅色代表溫暖和熱情,穿上又很醒目”。久而久之,大家都叫她“紅衣阿姨”。
2018年春節,在一次志愿活動中胡金燕認識了一戶外來務工家庭。這家的夫妻倆在津工作,3個孩子都在老家生活和學習。為了養家,15年間這對夫妻只回過老家3次,孩子們也只能在放假時來津與父母團聚,一家五口從來沒拍過合照。胡金燕特意給他們拍了一張全家福,并互相加了微信。她告訴夫妻倆,以后只要孩子放假來天津就通知她,她每年都會給他們拍全家福。幾年來,胡金燕一直和這家人保持聯系,每年都會幫他們拍照。
今年夏天,胡金燕獲得天津自然博物館年度志愿者最佳風采獎、服務之星、優秀志愿者3個獎項。“做志愿服務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好事,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我也提升了自己,獲得了成就感和幸福感。”胡金燕說,她會繼續堅持做公益,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
退休更要與時俱進
“雖然已經退休,但我沒覺得自己老了。”胡金燕笑著說,“我的微信好友80%都是‘80后’‘90后’,我喜歡和年輕人一起聊天、探討問題,也樂意學習新鮮事物。人要與時俱進,讓自己保持敏銳的頭腦和敏捷的思維,在人生的下半場更好地生活,不能成為新時代的落伍者。”
胡金燕認為,人退休了,心不能退休,大腦不能退休。堅持學習,讀書看報,保持樂觀,鍛煉身體,弘揚正能量,都可以讓退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下一步,她打算學習電子琴,既能豐富生活、陶冶情操,還能鍛煉大腦和肢體,一舉多得。(津云新聞編輯孫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