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為解決老人吃飯難問題,本市開展老年人助餐服務試點兩年多,在全市開辦了1700多個老人家食堂,為空巢、獨居老人備好了物美價廉的飯菜。然而,不少老人卻只能“望餐興嘆”,其背后原因大多在于送餐上門的“最后一公里”未能打通。送餐上門,對于不少老人,尤其是高齡老人來說,是一種剛需。
為了讓轄區更多老年人在家就能吃上熱乎的飯菜,西青區津門湖街道老人家食堂服務再升級,免費為轄區行動不便老人送餐到家。昨日中午,記者跟隨津門湖街老人家食堂配餐師傅一起,現場感受老人家食堂這暖心的“最后一公里”。
【資料圖】
免費送餐到家?暖心服務老人
10時45分,一份份熱騰騰的飯菜剛剛制作完成,津門湖老人家食堂的送餐師傅們開始熟練地給飯菜打包。15分鐘后,100多份打包完成的老人餐裝入保溫箱搬上送餐車。11時10分,西青區津門湖老人家食堂的送餐員張師傅已準時到達富力一社區觀鷺花園送餐點。正在小區內遛彎的王阿姨收到張師傅的微信通知后,來到小區門口的取餐點取餐。記者粗略計算了一下,從餐品開始打包到老人取走餐,僅用了約半個小時。王阿姨說:“現在腿腳還行,但是天越來越冷了,去老人家食堂吃飯還是有點距離的,現在推出了送餐服務實在太方便了,下樓遛彎兒的功夫就在小區門口順便取走午飯。”
大部分餐被取走后,張師傅開始了入戶送餐工作。觀鷺花園、鳴泉花園……為了讓老人吃到熱騰騰的午餐,張師傅開著送餐車每到一處,把車停好后,他都是一路小跑、快步上樓。
記者看到,午餐配菜為四菜一湯,兩葷兩素,主食有米飯和面食可以選擇。送餐上門有兩種套餐可選,分別為16元和20元,加上助老卡的補助,每餐還會有優惠。
“這些需要送餐上樓的老人,大都腿腳不便,也不太會用手機。每次來送餐,我還會抓緊時間與老人交談幾句,主要了解一下老人對飯菜的評價,還有他們的身體狀況,有沒有什么其他需要幫忙的地方。”張師傅對記者說。
“我和老伴都80多歲了,做飯也不方便,訂了老人家食堂的飯,吃現成的,真是太好了。孩子現在也不用惦記我們老兩口的吃飯問題了。”觀鷺花園的袁大娘笑著對記者說。
在送餐的路上,張師傅的送餐車吸引了沿路很多居民的注意,大家紛紛上前為自己和家人打聽送餐服務要求,張師傅都耐心解答,仔細記錄。“我們這些送餐員,以前都是餐廳的領班,有著豐富的溝通能力和服務能力,為的就是能更好地做好老年人的送餐服務,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到更好的服務。”
愛心企業助力?滿足用餐需求
去年3月西青區津門湖社區揭牌成立,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調研轄區老年人的就餐需求,發現轄區43000名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老年人約8600余人,大部分老年人都有用餐需求,有送餐上門需求的老年人更是比重不小。“老人家食堂送餐上門始終是一個難題,不少老年人食堂大都面臨著人手不足、送餐成本過高,‘有心無力’的問題。由于老人家食堂不算純粹的餐廳,一般也不會入駐外賣平臺,而入駐外賣平臺,也不能確保送餐質量。老年餐打通‘最后一公里’勢在必行。”津門湖街黨工委書記龍萬興說。
為了破解送餐“最后一公里”難題,今年,街道結合實際情況及轄區內老年人對于高品質助餐服務的需求,因地制宜,整合周邊社會資源,由轄區共建單位和各社區物業協助街道共同解決送餐“最后一公里”難題。街道根據報名的181戶老年人的居住地點及需求,對接了街域內的13家物業企業,為老年餐涉及的24個小區建立了24個社區取餐點,同時由老人家食堂的多位工作人員進行送餐,老年人可自行到本小區距離最近的取餐點,實現無接觸取餐。對于高齡、出行不便的老人,則由老人家食堂的工作人員送餐到家,由物業企業配合送餐人員入戶送餐。
“隨著天氣不斷轉冷,需要送餐上門的老年人越來越多,目前老人家食堂的配餐服務還處于試運行階段,我們也在不斷摸索不斷完善,搜集老年人及家屬的意見建議。下一步,津門湖街道將以老人家食堂為契機,不斷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讓老年人吃得好,玩得美,讓轄區內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安度健康晚年,樂享幸福生活,擁有實實在在的幸福和溫暖。”龍萬興說。(津云新聞編輯孫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