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歷經四個多月的運營,中國(天津)海河教育園區“零碳”科技示范和產業孵化基地初露鋒芒,它不僅為全市提供了能推廣、可復制的“雙碳”樣板間,也成為海河教育園區創新發展的新支撐。
中國(天津)海河教育園區“零碳”科技示范和產業孵化基地前身為一處閑置“小樓”,總建筑面積1906.67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為盤活資源,達成服務“雙碳”目標、豐富創新載體,今年三月,海河教育園區與國有企業陜煤集團新型能源公司下屬的天津長安盛世清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合作,基于確定場景,以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為主要能源形式,配置儲能、數字計量、智慧控制等技術手段,對“小樓”進行從能源生產、測算到調節、消費全生命周期的能源管控。目前,在該座“小樓”內,可再生綠色能源完全替代了原化石能源,能源管控也實現了數據化、精準化、可控化。
天津長安盛世清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職員王小清一邊調控用電參數,一邊介紹說:“眼前的這塊大屏幕就是堪稱大腦中樞的分布式能源智慧管控平臺,它借助樓宇內加裝的數字化計量系統,可以分路計量各個房間內照明、插座、空調等用電指標,從而統計全天各個時間段的耗電情況。另外,基于該管控平臺數據處理結果,可聯動空調以及照明等用電設備,進行精準且智能的能源分配及調度。”
堅持“產教融合、產業示范、產業引進、產業投資”的“四產聯動”模式,海河教育園區“零碳”科技示范和產業孵化基地,在借力海河教育園區人才、科技、機遇等要素資源集聚優勢的同時,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以“零碳”科技示范點位為樣本,以分布式綠色能源研發投入為切入點,引育創新產業,為海河教育園區的創新發展注入活力。
“孵化平臺制定了一整套的招商引資計劃,區域涉及五省二市。目前入駐企業已近20家,涉及的行業主要有軟件、技術開發、傳媒、投資及陜煤集團的上下游企業。這些被引進來的企業有7家已經產生了稅收。大部分企業已經與園區內的高校產生了聯動,并陸續將高校內的科技成果、優秀人才成功地推向了市場。”負責運營“小樓”產業孵化的南方科技孵化器(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秀菊說。
海河教育園區將以“零碳”科技示范和產業孵化基地作為實踐新舉措,持續營造“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綠云”十聯動創新發展生態,用心用力用情打造產教融合“標桿區”、科技創新“策源地”,不斷探索具有海教園特色的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