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天津北方網訊:“我們持續發力教育供給側改革,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為每個孩子提供公平又有質量的教育。切實保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全力加大財政教育投入,促進教育健康發展。近五年累計投入133.99億元支持教育事業發展,今年在財政資金較為緊張的情況下,全年預計教育投入還要達到31.97億元。”昨日,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武清區教育事業發展新聞發布會上,武清區副區長王欣耕介紹了相關情況。
據介紹,武清區教育布局持續優化,今年同步建設黃莊街濱河小學、下朱莊街南湖第二小學以及配套幼兒園等教育載體22處,改擴建楊村第四小學等4所中小學校。全年新增義務教育學位5250個、幼兒學位4860個。辦學條件極大改善,高標準完成3.3萬平方米C級校舍改造和20間音樂美術專用教室建設,各類學校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提升。積極開展數字校園建設,創建市級智慧校園示范校13所,進一步提高智慧管理、智慧教學和智慧服務水平。武清區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即將迎接國家驗收。王欣耕表示,該區統籌全區學前教育發展,均衡布局學前教育資源,聚焦普及普惠程度、政府保障情況、保教質量、社會滿意度四方面。截至目前,全區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1%,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5%以上。全區166所義務教育學校建立作業管理制度和校內公示制度,為教育質量提升保駕護航。此外,推動特殊教育和普通學校結對幫扶共建、集團化融合辦學,持續提高殘疾少年兒童義務教育普及水平,確保到2023年適齡殘疾少年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7%以上。通過不斷豐富課后服務供給,該區已形成“菜單式”課后服務模式,讓課后服務真正“活起來”。同時,采取“日查+夜查、聯檢+抽檢”等方式,確保規范有序,“雙減”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在校園食品安全新舉措方面,該區教育局局長寇嘉榮表示,2022年先后投入150余萬元,建立互聯網+明廚亮灶平臺,實現全區學校食堂、校外供餐單位100%全覆蓋。建立高中學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購電子平臺,目前已覆蓋14所學校。鼓勵學生家長通過網絡平臺監督、現場參觀配餐企業形式,形成學校食品安全家校齊抓共管良好局面。探索校外配餐學校通過改建教師食堂、新建操作間、多校共用食堂等多種模式開辦學生食堂。推廣采用“中央廚房配送半成品+校內熱加工點”模式供餐,通過凈菜配送、減少校內粗加工制作環節切實提升校園餐食安全水平。2023年將進一步加強學校食堂(熱加工點)建設,持續改善學校供餐條件,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優質、更安全的供餐服務。(津云新聞編輯孫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