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天津北方網訊:“做好群眾工作,任重而道遠,我的工作永遠在路上。”從事街道工作33年、走遍王串場街54個自然小區、累計調解大小糾紛900余起、接待法律咨詢3000余人次、管理服務社區矯正等重點對象近200人、服務社會面吸毒人員248人、每年核發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人以獎代補獎勵270余人次,她就是河北區王串場街道辦事處公共安全辦公室副主任王蓉。
今年53歲的王蓉,多年來一直扎根在基層,走在街域內總會有人跟她打招呼,親切地喊一聲“王大姐”。王串場街是一個現居7萬余人的老舊居民區,流動人口多且流動速度快,社區矛盾糾紛日趨復雜多元化,群眾立案量逐年攀升。面對這一社會治理難題,王蓉深化并落實“劃片走動辦公”工作法,為每名社工劃分一個“責任區”,鼓勵社工在走動辦公中及時了解矛盾、迅速化解糾紛,將問題遏制在萌芽狀態,將矛盾化解在社區基層。王蓉采取精神上扶志、生活上扶困、教育上扶學、就業上扶技的方式,全面服務街域內需要幫助的群眾。街域內一名社區戒毒人員,人戶分離,在王蓉和社區的追蹤幫扶下,這名居民擺脫了毒品的束縛。該社區戒毒人員還主動申請到隔離酒店做義工,投身抗疫工作,成功回歸社會。
自2000年被組織推薦為人民陪審員以來,王蓉堅持在工作之余學習各類法律知識,以庭審調解、社區宣傳、為群眾答疑解惑等方式積極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她從參與審理過的各類案件中取材,將居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婚姻家庭、勞動爭議、損害賠償等法律知識,需居民注意的防火防盜防詐騙安全小提示等,以詼諧、幽默的圖片和文字,編制成群眾看得懂、用得上、樂意學的小案例來講好法治故事,不斷提升群眾的法律意識。
無論是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防災減災,還是夏季防汛、冬季清雪,王蓉都能出色完成工作任務。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王蓉更是沖鋒在前。白天下沉社區,測體溫、守路口、處理各種隱患,晚上還要伏案編輯防疫工作信息;不辭辛苦挨家挨戶動員居民打疫苗;主動請纓擔任王串場街最重核酸檢測采樣任務(4500余人)的點位長,嚴格落實各項管理要求,冷靜處置各種突發狀況……
王蓉把最好的青春年華揮灑在了基層一線。談到自己的工作,她說:“群眾一點一滴的小事都是我們基層工作的大事,只有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努力把群眾的每一個訴求、每一份期盼解決好、實現好,才能無愧于群眾的信任!”(津云新聞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