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汽車·汽車咖啡館
作者|于文頔 馬倩
e-CMA架構、神盾電池安全系統、雷神電混8848、銀河NOS……吉利銀河從架構到動力再到操作系統,全是吉利最新的技術。再加上全新的logo及渠道,吉利銀河陣仗不小。
(相關資料圖)
2月23日,圈內備受矚目的吉利銀河進一步揭開神秘面紗。吉利汽車CEO淦家閱表示,銀河系列將分為智能電混系和智能純電兩個產品陣營,覆蓋A-D級新能源產品區間,未來2年將有7款產品上市。
隨著銀河的布局,吉利品牌將劃分為三大子系列產品矩陣。原有的中國星、博系、繽系、帝豪系將形成“吉星”產品系列,穩固基盤;幾何品牌回歸吉利品牌,形成在吉利品牌之下的大眾化純電產品系列。三個產品系列相互補充,覆蓋燃油、混動、純電各細分市場。
從序列關系上,銀河定位為吉利品牌下的一個產品系列。但從銀河系列的傳播規格、運營方式來看,作為一個獨立的新品牌也有過之而無不及。發布會后,我們除了看到吉利新能源轉型的決心,更不禁想問,銀河之下,還找得到吉利品牌嗎?
吉利品牌的資源能否支持銀河系列持續高舉高打?銀河系列又能否在逐漸白熱化的競爭中殺出重圍成為帶動吉利品牌新能源轉型的引擎?
吉利品牌新能源轉型 丟了吉利?
2022年8月,長城主品牌哈弗發布品牌新能源戰略,稱哈弗將建立新能源公司,從組織架構上支撐和保障哈弗新能源事業的發展。奇瑞汽車在2023年開年也表示,奇瑞品牌將加速布局新能源,向全面混動化轉型,瑞虎9混動版等車型將于今年上市。
各家車企都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即加速主品牌的新能源化。2022年,新能源車型成為汽車市場的主要增量,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量同比增長1.9%達2054.3 萬輛,其中燃油車零售 1486.8 萬輛,同比減少 230.2 萬輛,新能源零售 567.4 萬輛,同比凈增 268.7 萬輛,乘用車市場基本盤在發生變化。
2022年,吉利汽車累計銷售超143萬輛,新能源車型32.9萬輛,占總銷量的比重同比大幅提升超16個百分點達22.9%,其中,幾何同比增長超3倍銷售12.1萬輛;極氪全年累計交付7.2萬輛;睿藍全年累計銷售5.6萬輛。從“大吉利”的整體成績來看,新能源轉型效果顯著。
然而對吉利品牌來說,同樣受到了燃油車市場整體下滑的沖擊。吉利品牌2022年全年銷售100.3萬輛,同比下滑6.4%。其中新能源車型銷售5.5萬輛,僅占吉利品牌的5.5%。主品牌的新能源轉型迫在眉睫。
因此,在2月初,吉利官宣了新系列銀河,從序列關系上,銀河在吉利品牌之下。但從銀河系列的配置上,銀河甚至能掩蓋住吉利的光芒。
銀河系列不僅有全新的logo全新的渠道。從產品序列上,銀河系列將基于e-CMA架構推出智能純電、智能電混兩大系列,未來兩年將推出7款車型,4款智能混電的L系列、3款智能純電的E系列。其中首款智能電混SUV L7、首款智能電混轎車L6將在今年二三季度開始交付,首款純電產品E8將在今年四季度開始交付。作為對比,新勢力中的蔚小理最多的也僅有6款車。
在技術上,神盾電池安全系統、全棧式分布式操作系統銀河NOS、新一代動力技術雷神8848,吉利最新最好的技術均搭載銀河系列。這樣一來,原本最高端的星越L系列瞬間就“失寵”了。
如果銀河做的成功,新能源時代,還需要吉利這個品牌嗎?
獨立渠道或將高投入高回報
吉利品牌其實一直在多個層面進行新能源的探索。2022年,吉利在售的新能源車型共有7款,但僅有帝豪兩款車型表現較好。帝豪EV全年銷售2.8萬輛、帝豪L Hi·X銷售2.3萬輛,且帝豪EV很大一部分面向B端出行市場。
被寄予厚望的星越新能源系列未能一炮打響,星越L HI·P自去年11月上市后,近2個月的時間銷售1205輛,今年1月僅銷售71輛。而星越L燃油版2022年全年銷售11.3萬輛,從這一表現看,星越L的產品力尚且有一定的市場認可度,但新能源版本為何表現平平?
當下,由于成本、技術等因素,同一款車的燃油版往往比新能源版價格更低。放在同一銷售渠道就更不可避免的產生了對比。以星越L為例,星越L燃油版價格在13.72-18.52萬元之間,HEV版本為17.17-18.37萬元,而增程電動版價格為23.97-25.37萬元。這一價格對比下,用戶對新能源版本的接受度在無形中就被降低了。
獨立渠道的好處即在于,避免了“既要銷量”“又要品牌”的尷尬局面。用戶在認識銀河這一新系列時,就是將其作為新能源品牌來認知的,其對標的對象也會變成“比亞迪、小鵬”等新能源品牌,也避免了在價格體系上與同級別燃油車的對比。
但新的渠道也意味著更多的投入,尤其是對于一個中高端品牌來說。“蔚小理”的經驗告訴我們,與線下渠道同時迅速上漲的,還有迅速上漲的銷售費用。而吉利的歸母凈利已是連續4年下跌。能否保證投入與產出的性價比,是吉利必須權衡的問題。
銀河、吉星、幾何能否形成合力?
隨著銀河的發布,吉利再一次梳理了其產品體系。將原有的中國星、博系、繽系、帝豪統稱為“吉星”系列;幾何則作為純電品牌面向主流大眾市場;銀河作為新能源系列面向中高端市場。
或許正是由于吉利擅長運營新品牌新系列,吉利近兩年的品牌、系列調整不斷。中國星系列推出尚不足兩年,幾何的品牌策略也在不斷調整,從高舉高打到面向大眾市場。在不斷調整之間,產品矩陣就逐漸失焦。
例如本次調整后,之前吉利品牌中定位最高端的星越L HI·P是否還會繼續投入推廣資源?在幾何明確表示面向大眾市場前,2021年11月,幾何曾推出了一款A00級小車幾何EX3,售價5.88萬元,這與現在幾何大眾主流市場的定位也不太相符。品牌定位的反復橫跳會使部分產品陷入尷尬地位,使得部分產品不得不被放棄,這樣的試錯多了必然影響銷量及利潤。
且不同系列、渠道之間也會形成資源的爭奪。2022年吉利汽車毛利不足百億元,要支持極氪、領克、睿藍、吉利四個品牌的銷售、研發費用已略顯吃力,再劃分到吉利品牌下是三個系列,必然會有所側重。
這一基礎上,三大系列能否像吉利期待的一樣形成合力,共同守住吉利的基本盤并開發新能源市場,背后還有大量的組織內部溝通工作要做。
但無論如何,主品牌的新能源化是中國自主品牌必須走出的一步,銀河能否一炮打響尚要市場檢驗,而未來銀河是替代吉利品牌還是繼續從屬于吉利,也將是吉利在新能源轉型上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