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銷量的“開門黑”,讓車市蒙上一層陰影,唱衰的聲音更是此起彼伏。其實,并不是每個細分市場都如此低落,還有細分市場正在逆勢擴張,促使原有格局改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豪華車市場正是如此,日前,汽車上險量數據出爐,在2023年1月份,國內主流豪華品牌銷量為27.66萬輛,盡管上險量數據出現同比下滑,但豪華車市占率在1月有所上漲,市占比達到21.4%,高于去年同期的19.0%及去年12月的16.4%。
豪華車市雖然市占比提升,但并不是皆大歡喜的局面,從豪華車品牌上險量TOP10的榜單上看到,市場上,有人歡喜有人憂。最郁悶的品牌要數二線豪華,或許,他們當初并沒有想到,壓倒他們的最后稻草竟然是造車新勢力。
豪華車市變天 二線豪華有點兒慘
從1月份豪華車上險量榜單上可以看到,現在,表現比較穩定的還是BBA軍團。1月份,寶馬汽車榮登榜首,上險量達到62008輛,排在NO.1的位置。
緊跟其后的汽車品牌是奔馳,1月份上險量達到59297輛,排名第二位。而奧迪汽車在1月份的銷量達到36837輛,排名第三位,跟奔馳和寶馬相比,銷量拉開了距離。
盡管,這三大品牌上險輛同比都出現下滑現象,但這三大品牌還是豪華車市的“壓艙石”,三個品牌累計上險量達到158142輛,在整個豪華車市場中,銷量占比達到57%,德系豪華“三劍客”,還是豪華車市絕對的“主角”。
然而,榜單上,真正的實力派是造車新勢力,現在,他們的銷量并不是絕對高,但他們的后勁與沖擊力不可小覷,上險量排名TOP10的榜單上,唯一兩個正增長的品牌是特斯拉和理想。1月份,特斯拉上險量達到27207輛,同比增長39%;而理想品牌的上險量達到15470輛,同比增長24%。蔚來雖然沒有實現正增長,但銷量僅僅同比下降1%,且銷量過萬,全面超越二線豪華。
有著歷史積淀的二線豪華品牌可能也沒有想到,這么快被一群車市“后浪”趕超。前十排名中,三大二線豪華品牌沃爾沃、雷克薩斯和凱迪拉克,月度銷量都沒有過萬,同比下滑幅度都超過30%。一向牛氣沖天的雷克薩斯,同比降幅達到49%,超過大盤的整體跌幅。
電動化時代 二線豪華有點兒尬
電動化時代,“馬太效應”越演越烈。在豪華車市場,寶馬、奔馳、奧迪三大頭部品牌占比增大,造車新勢力洶涌來襲,最尷尬的要數二線豪華品牌。
隨著新能源市場快速成長,新的產品體驗與各種智能裝備,對消費者來說,形成難以抵擋的“誘惑力”。盡管,特斯拉品牌一直爭議不斷,理想品牌也被指“套娃”策略。可是,這些品牌帶來的全新產品確實切中消費痛點,很多消費者體驗之后,還是想著感受一下新的用車方式。以至于,一些造車新勢力品牌一邊被罵,一邊熱銷。
同時,新能源品牌也豪華陣營層層滲透,蠶食二線豪華的份額,拉走一部分用戶。以雷克薩斯為例,這個獨立獨行的豪華品牌在2019-2021年,曾經連續三年在國內銷量超過20萬輛。但在2022年,雷克薩斯的銷量降到17.6萬輛,盡管,官方給出的原因是零部件緊缺,而新能源巨浪的沖擊,或許也是他們內心承認但沒有說出來的重要元素之一,畢竟,新能源車型帶來的很多智能感受,是傳統豪華缺失的部分。
走到車市變革的十字路口,面對勇猛的“狼群殺入”,BBA品牌也不再上演“傲慢與偏見”,放下身段,在市場終端大尺度促銷。據悉,奔馳EQ系列最高優惠幅度超過20萬。普通車型的優惠也很夸張,據悉,寶馬X1優惠之后,入門級產品的價格已經跌破20萬。
價格的不斷下沉,打破了二線豪華品牌原有的價格優勢,很多準備購買二線豪華的消費者,面對BBA的價格優惠開始蠢蠢欲動,最終“移情別戀”,以二線的價格拿下一線品牌的產品,花少錢買更大牌的車型,搶了二線豪華車的市場份額。如今的二線豪華,唯有不斷調整方向,尋求突破之路。
鬼斗車觀點: 電動化時代,豪華車市場的“原有隊形”已經發生了變化。如今,二線豪華深陷困局,而在這場馬拉松戰役中,只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絕境求生,車市“大洗牌”已經開始,誰能活到最后,還將拭目以待。對此,粉絲有何想法,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