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城市新能源輕卡的主力車型——純電輕卡因能實現零碳排放,而備受國內一些大城市政策的青睞,并且成為城市物流車型的主流發展方向。伴隨著純電輕卡銷量、保有量不斷增長,用戶對于純電輕卡的各項優勢也有了更深入的認知,但在產品應用方面也開始暴露出一些問題。為了給購買純電輕卡車型的用戶提供更多借鑒,并為企業在產品研發方面提供一些改進建議,商車邦對此類用戶的實際運營情況進行了區域性走訪調研。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成本優勢已經完全確立
對于純電輕卡在北京的實際運營情況,我們先來為它算筆經濟賬。從購置費用來看,目前一臺純電輕卡綜合各種優惠后費用大概在20萬元,購置成本比普通柴油4.2米輕卡貴了大約10萬元。在使用成本上,以每天行駛200公里的中位公里數計算,每年運營365天,純電輕卡的百公里電耗以北京地區平均值40kWh測算,電費平均1.3元/kWh,年運營費用約為3.8萬元。而以柴油輕卡百公里油耗12L計算的話,當前北京-10號柴油價格約為8元/L,同樣的行駛里程,年運營費用約為7萬元。
據商車邦測算,一臺純電輕卡比柴油輕卡每天可以節省運營費用近100元,按照五年一個周期計算,總運營費用可以節省16萬元以上,完全可以彌補在購置費用方面與柴油輕卡的差價,而這個差價也基本上可以增購一臺新車。
在調查走訪時,一家北京搬家公司的老板對商車邦說,“我們原先有14臺純電輕卡用于搬家,今年又采購了10臺同型號的純電輕卡車型,不僅滿足了北京市政府對于車輛新能源化率的要求,也為我們大幅度降低了運營成本。我們發現,跑得越多成本優勢就越明顯。”
可以預見,即便是在未來沒有任何補貼的情況下,純電輕卡在運營成本上也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并且隨著車輛運營數量和單日行駛里程數的不斷增加,這種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不同運輸場景對“續航里程”需求差異大
雖然當前純電輕卡的運營成本具備明顯的優勢,但不得不說續航里程焦慮仍然是當下城市純電輕卡用戶普遍面臨的難題。但經過商車邦更加深入的調研之后發現,以北京市內純電輕卡的主要運輸場景快遞倒短運輸、市內搬家以及貨拉拉等平臺下的城市配送為例,不同應用場景對于“續航里程”的實際需求差異很大。
快遞倒短運輸場景。這類用戶通常貨運線路非常固定,充電樁位也很固定,每天可以安排3-4趟從快遞中轉站至城市內分揀點的運輸,每天行駛里程通常在200-300公里,每趟活一般在50-100公里范圍內,并且等貨中轉的過程中完全有時間進行整車的充電補能,對于純電輕卡普遍200公里左右的實際續航里程來說,完全可以滿足該場景下的使用需求。
市內搬家場景。隨著北京市內物流車輛新能源化的加速,搬家市場的新能源化率緊跟快遞市場,純電車型越來越多。對于搬家場景,每日的線路并不固定,每趟活的公里數長短不一,運輸重量通常在2—3噸,目前的輕卡續航里程確實有些捉襟見肘。“不僅如此,充電速度也非常影響搬家效率,現在市面上也沒有補電快速的換電產品出現,我們只能多買車來彌補充電效率方面的不足,沒電了好第一時間有車能替換。”某搬家公司老板對商車邦說。
貨拉拉等平臺下的城市配送場景。商車邦調研后發現,這一場景是對續航里程要求最迫切的運輸場景,線路不固定、樁位不固定、每日公里數不固定、而且拉貨的噸位不等,通常都是個體散戶通過買車或者租賃來拉貨賺錢,不能調配其他車輛替換,如果沒電了也只能找樁等待充電上路再接單。目前來說,這是對于續航里程和充電速度要求最苛刻的細分市場。“如果這臺車實際續航300公里以上,快充速度再快一些,或者可以支持換電就再好不過了。”一位滴滴平臺的輕卡司機對商車邦說。
是不是續航里程越長越好呢?商車邦分析認為,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各輕卡車企推出的車型通用化程度過高,缺乏一些滿足各細分市場的產品,未來如果各車企能夠根據不同細分場景特點,研發生產和引導用戶購買最適合的產品,不光是能節省購置成本,在運營方面也能節約一部分成本。
商車邦綜合調研后認為,目前純電輕卡的運營成本比傳統柴油輕卡確實具備更大的優勢,并且隨著像北京等一線大城市新能源化的逐步深入,這種成本優勢只會越發明顯。從產品層面來看,由于整體市場容量有限,目前各大車企推出的產品以通用化為主,專用化不足,導致不同細分場景用戶很難找到最適合自身場景特點的產品,從而使得續航里程以及采購成本問題十分突出,這是純電輕卡接下來急需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