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資料圖)
車主吐槽,之前開燃油車,關(guān)于汽油價格,就有一個順口溜,原油上漲我必漲,原油對我有影響。原油降價我不降,我與原油不一樣!現(xiàn)在打算買新能源汽車,發(fā)現(xiàn)熟悉的歷史正在重演。
前兩年,鋰礦價格瘋漲,2020年,碳酸鋰的價格在5萬元左右一噸,到了2022年瘋漲到了60萬元每噸,一大批新能源汽車漲價,特別是入門級電動汽車,2022年五一期間,領(lǐng)克、極氪、上汽飛凡、蔚來、小鵬、理想等近20家新能源車企宣布漲價,幾乎囊括了市場大部分主流車型,漲價幅度在1000元至3萬元。
當(dāng)初鋰礦價格瘋漲的時候,電動汽車漲價可以理解,畢竟成本漲了嗎?但是如今動力電池原材料的價格暴跌,這個成本邏輯怎么又說不通了呢?
進(jìn)入2023年,近2個多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接連擊穿50萬元/噸、40萬元/噸、30萬元/噸關(guān)口,目前已經(jīng)接近20萬元每噸,并且還沒有剎車的跡象。
但是在碳酸鋰價格斷崖式下滑的情況下,真正宣布官降的車企卻不多,AION Y推出了一款低價的入門級車型,歐拉好貓限時降價2.2萬元,大部分的降價其實都像這幾家車企一樣,要么限時,要么限車型,不痛不癢,奇瑞新能源算是打響了純電小車“價格戰(zhàn)”的第一槍,官宣降價最高9000元。小鵬、特斯拉等少數(shù)幾個品牌的降價,才算是略有誠意,但是相比2021年和2022年的普漲,這波降價潮的波及面積還是顯得有些小了。
深藍(lán)汽車總經(jīng)理鄧承浩甚至表示,目前碳酸鋰的降價不足以支撐新能源車售價的再次下移。
要知道,在電動汽車中,成本最大的是電池。整個電池成本約為整車的40%-60%。而按照比亞迪的說法,碳酸鋰原材料成本占整個電池原材料成本的50%,總成本中占比10%-15%,因此粗略計算一下,碳酸鋰原材料至少要占整個電車成本的5%-7.5%。而碳酸鋰價格的下跌,必然帶動連鎖反應(yīng),其他電池原材料的價格也會相應(yīng)的下調(diào),因此,這波碳酸鋰的價格暴跌,帶來的新能源汽車成本的下滑幅度,是非常可觀的。
根據(jù)測算,磷酸鐵鋰電池在碳酸鋰價格下降了30萬元之后,單車帶電分別為77kWh(高端純電),57kWh(中端純電)以及18.3kWh(混動),對應(yīng)的碳酸鋰材料成本降低1.23萬元,0.9萬元和0.3萬元。這僅僅計算了碳酸鋰的成本,如果把其他電池原材料的跌幅都算上,成本下滑的幅度會更高。而大多數(shù)車企目前給出的優(yōu)惠幅度,顯然不是太有誠意。
不過沒關(guān)系,既然原材料成本的下滑,還不足以倒逼著新能源車企降價,那么隨著補(bǔ)貼的退出,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下滑,也會逼著新能源車企降價,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很有可能迎來零增長。過去一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dá)到了近70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3.4%,市場占有率也達(dá)到了25.6%。但是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很可能還不如2022年,從前兩個月的數(shù)據(jù)來看,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購買熱情正在被大幅削弱。
雖然網(wǎng)友調(diào)侃,鋰價漲我也漲,鋰價對我有影響,鋰價降我不降,成本不止有鋰礦。但是目前整個車市的新能源汽車降價幅度確實不如預(yù)期,但是和兩桶油這種壟斷性的國企不同,新能源汽車降不降價,最終還是市場說了算,當(dāng)競爭對手都在降價,銷量下滑的時候,這些車企還敢不降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