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三人,誰的名氣更大,我估計非李廣莫屬,根據當前的百度搜索結果顯示,李廣有6900萬個搜索結果,衛青有3780萬,霍去病是3400萬個搜索結果,充分說明,互聯網上人們對李廣的重視。
但要說都難得封侯的李廣,戰功也不行,還沒得善終,怎么就風頭蓋過了驅逐匈奴于千里之外的兩個大司馬衛青和霍去病了呢?
我想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相關資料圖)
1、最重要的第一個因素,是因為小學課本的一首必背詩
有一首詩,是唐朝盧綸寫的《塞下曲其二》,詩的內容是: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這首詩的將軍就是指李廣。幾十年前,這首詩一直是小學課本里必學必背的詩。當然了,現在我發現好象已經從課本中取消了,換之的是《塞下曲其三月黑雁飛高》的這首詩。當然了,既使這首詩從小學課本里取掉了,但很多小孩背詩的讀本都還是有這首詩的。
還有一首王昌齡《出塞》,詩作是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要知道,當下的主流文化圈層的人是70-90后,這一個階段的人。因為 00后還小,人數也少,60后,文化人也不多,并且也是60歲以上的老人了。 這一階段的人,幾乎都上過小學,都學過我剛說的將軍夜引弓的這么一首詩,所以,不管他學文還是學理,不管他學沒學過歷史,不管他知不知道衛青霍去病有多牛,所有人都知道一個漢朝的很厲害的將軍,那就是李廣。
這一階段的人在中國估計有一半的人口,所以啊,李廣的知名度可想而知。而相反的,衛青和霍去病呢,初中歷史都沒有,高中歷史也是一帶而過,所以,除非是熱愛歷史的人,除非是文科類的人,除非是愛看歷史類的科教片的人,其他人很少知道還有兩個大將叫衛青或霍去病的。所以啊,衛霍的知名度也就差的遠的遠了。
2、弱者同情理論
對李廣熟悉的人都知道,有句話叫"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縱觀李廣一生,在抗擊匈奴的道路上,一直在努力,卻一直沒成果,衛青,霍去病都是第一仗就直接封侯了,而李廣,可謂屢敗屢戰,最終也沒能在抗擊匈奴的道路上有所建樹,最后還因為迷路被衛青問責而自殺。
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弱者,倒霉蛋,運氣差,負氣英雄。李廣是一個付出了辛勞但是沒有收獲的人,這樣的人,反而容易激起人們的同情。
最大的同情者就是司馬遷。司馬遷一向有弱者同情的習慣,把項羽都寫在了本紀里(史記的標準規則是,只有周天子以及秦漢皇帝才能入本紀,項羽理論上是沒有資格的)。再加上他和李廣的孫子李陵關系不錯,當年李陵投降匈奴,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被宮刑。
在司馬遷的史記里,對李廣大加贊賞,單獨做的傳,而衛青,霍去病這兩在抗擊匈奴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人最終只是二人合記在一個傳里。
到了后世,也是,不停的有人對李廣表示出同情。主要是因為,象衛,霍這樣的人,努力了,有結果,很正常。但李廣,努力了沒有結果,真的讓人心痛,讓人有悲哀。
3、唐朝力捧
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淵,我們都知道姓李。
但是,同所有的人都一樣,他們家也希望自己是名門之后,于是,他們就從歷史上找姓李的名人,說成是李唐的先祖,他們先是找到了老子李耳。認成了先祖。
緊接著,他們找到了漢朝的李廣,也認成了先祖。
李廣都成了李淵的先祖。那自然對漢朝的貢獻也不能太小了,能力也不能太小了。于是,一篇篇吹噓李廣的文章,詩相繼而出。就包括我文中開始的那篇《塞下曲》和《出塞》,這些詩文把李廣一通表揚,所有人都覺得李廣能力非凡,不能封侯是皇帝的問題。打仗不行是因為衛青霍去病攪和的問題等等。
就這樣,李廣的名氣在唐朝,就已經達到了頂峰,所有唐朝文人,誰敢說不知道皇帝的先祖是大漢名將李廣的?
什么叫熱點事件,過程曲折,經歷豐富,但是失敗了,這就非常有故事性。
象衛青,霍去病那樣開掛式的前行的人,故事性太少了。沒什么的,帶著兵出去了,勝利回來了。
李廣就不一樣,有勝利,有失敗,也有空城計這樣的小計謀等等,故事性非常強。
就象我們現在的互聯網,淘寶的一路向前沒有什么可討論的空間與話題,而和淘寶干的騰訊拍拍,以及之前的易趣,這些公司為什么失敗,討論這個就會話題十足,也更容易吸引人們的眼球。所以,人們也是,越熱鬧越喜歡湊熱鬧,就這樣,關于李廣的話題,討論的越激烈,參與討論的人也就趙多了。
最簡單的來說,關于他的死,就是人們重點討論的話題。挺李廣的,挺衛青的,挺霍去病的,討論的非常熱烈。
綜上所述,各種原因使然,要是論名氣排座次的話,李廣,絕對穩座大漢名將的頭一把交椅啊!
4、同理心,平凡人的努力奮斗過程
其實我們看下李廣的人生軌跡,更象我們普通的老百姓。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就說,大部分人的人生,其實都過的并不如意。
象衛青,霍去病這種自身是天才,再加上運氣爆棚的人,絕大部分的人一生也遇不到一兩個,更不要說發生在自己身上了。
衛青20多歲一戰成名即封侯,隨后十幾個年,多次出征,斬獲頗多。勝多和多敗績少。而霍去病更牛,17歲就一戰成名也封侯,19歲就成了獨擋一面的大將,22歲我們現在大多數人都在大學里混日子的時候,霍去病痛擊匈奴,然后封狼居胥更是達到了漢朝所有大將與匈奴交戰的巔峰戰史。
所以,象這樣的人,就是人們心目中的神話,人們只是把他當做一個故事中的人物。
而李廣不一樣,他努力了,卻沒有結果,就象世間上的大多數人那樣,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們更愿意把他看成一個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有能力,也有脾氣,個人英雄主義思想突出。非常符合人們的對自己的定位。于是,很多覺得自己能力出眾還努力付出的人,在不如意的時候,便常常的把自己比做李廣。
5、清朝打壓
清朝是少數民族入關,所以,特別忌諱胡字,特別忌諱說匈奴。
所以,衛青,霍去病,李廣這些人的事跡,在清朝,基本上是不允許說的。關于他們事跡的書也是多半在焚毀之列的。
就這樣,他們三人人名氣在清朝都有所下降。但下降的最厲害的是衛,霍。李廣還好一些。
因為李廣曾有過光膀子和匈奴單挑的經歷,被當做勇士的故事傳誦。所以李廣箭法好和勇敢的事跡勉強流傳了下來。而衛,霍這樣的對匈奴以毀滅性打擊的人,清朝基本上就閉口不說了。
6、有熱點,有可討論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