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如火如荼,今年前10個月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24%!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塊電池半輛車”,新能源的發展正在催生一條新的產業鏈——動力電池。
當下的動力電池行業,正呈現出一超多強的格局:
占了國內市場五成的寧德時代,是毫無疑問的行業領頭羊,后面則“埋伏著”一眾虎視眈眈的廠商,正努力從“寧王”盤子中搶奪蛋糕。
它們或專注電池研發,或跨界而來,或車企自發主導…你追我趕中,裝機量有上有下,產能壓力之下,上市就逐漸成了最好的“補血”手段,這也造就了動力電池企業IPO熱潮澎湃。
這不,3年前還寂寂無聞的蜂巢能源,如今成了動力電池界的黑馬,即將魚躍龍門闖關科創板了!
這家2018年脫胎于長城汽車獨立運營的電池企業,2021 年及 2022 上半年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世界第十;
不過,在市場份額快速增長的同時,由于原材料驟漲、研發投入等因素,蜂巢能源的虧損額度也在逐漸擴大。過去三年半,累計虧損超30億元。
我們不禁疑問,供應端依賴于競爭對手,銷售端依賴于關聯方,持續“燒錢”的蜂巢能源IPO能成功嗎?
壹
科創板或將迎來又一家動力電池企業,而魏建軍正在迎來他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11月18日,據上海證券交易所披露消息,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蜂巢能源”)科創板IPO已獲得受理,擬募資150億元,對應估值達到600億元,成為新晉動力電池超級獨角獸。
招股書顯示,蜂巢能源計劃使用募集資金,投入公司在常州、湖州、遂寧和無錫的電池生產項目與研發中心;三元電池、無鈷電池、短刀電池以及其他新型電池開發項目。
蜂巢能源所處的動力電池賽道,下游新能源汽車市場供不應求,資本在在一二級市場也青睞有加。最大的參照物,是萬億市值的寧德時代。
值得一提的是,動力電池國內裝車量前十的公司中基本已完成上市,只有蜂巢能源還在走上市流程。
其實,早在2018年,長城汽車宣布旗下動力電池業務(蜂巢能源前身)獨立時,就表示蜂巢能源之后會引入更多資本入股,不排除IPO上市。
其次,從去年開始國軒高科、中創新航和蜂巢能源等動力電池二梯隊玩家,紛紛向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一梯隊玩家展開進攻。當看到中創新航在今年登陸資本市場后,蜂巢能源自然更坐不住了。
去年12月,蜂巢能源宣布完成60億元B+輪股權融資,僅僅1個月后,該公司便馬不停蹄地與中信證券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行動之快令人咋舌。
年內蜂巢能源也獲得了一筆3.22億元戰略增資,如今其準備近一年的上市規劃終于暴露在世人面前,張口便是150億元。
背靠長城汽車的蜂巢能源,為什么這么著急籌錢呢?
貳
蜂巢能源,是動力電池領域的后起之秀,同時也是行業內最大的一匹黑馬。
與互聯網大軍殺入新能源車巨頭“虎口奪食”不同,蜂巢能源身后站著“硬核汽車人”——坐擁A股市值2900多億元長城汽車掌舵人魏建軍、中國年輕一代80后電池技術專家楊紅新。
2021年,魏建軍夫婦以超2000億身家位列胡潤百富榜第七名,成為新晉“河北首富”。倘若蜂巢能源順利上市,魏建軍又拿下一個IPO,其財富排名或將更上一層樓。
其實,早在2012年,蜂巢能源的前身就以動力電池項目組的形式在長城汽車成立,并開啟動力電芯的預研工作。2016年,該項目組升級為長城汽車的動力電池事業部。
2018年,長城汽車又將該事業部獨立為蜂巢能源,隨后將其股權置出上市公司。自此,蜂巢能源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專業從事汽車動力電池材料、電芯、模組、PACK、BMS、儲能產品研發和制造。
魏建軍間接持股45.9932%,外界稱他為“二次創業”,但從董事職位來看,他更像是一位天使投資人,公司整體運營與管理交給了楊紅新。
楊紅新別看他是80后,卻擁有10多年整車、電池研發管理經驗,全面負責長城汽車新能源三電系統、EV、PHEV整車的研發工作,是一個既懂造車,又懂電池,有嗅覺的技術專家。
公司成立才1年,蜂巢能源就在市場嶄露頭角,楊紅新在品牌戰略會上規劃:推出動力電池高速疊片工藝,斥資20億歐元在歐洲建設24GWH大型動力電池工廠。
叁
據韓國鋰電池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統計,蜂巢能源2021年及2022年1-6月動力電池裝機量為世界第十。另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蜂巢能源2021年度及2022年1-6月動力電池裝車量為國內第六。
短短三年時間,蜂巢能源就躍進全球前十,因此也被外界譽為“汽車動力電池賽道,成立時間最短、融資能力最強、成長速度最快的公司”。
資料顯示,公司在2020年、2021年分別進行了Pre-A輪、A輪、B輪和B+輪融資,融資金額分別為10億元、35億元、102.8億元和61.5億元,再加上年內的3.22億元戰略增資,累計融資金額211.52億元,投資人包括四川能投、國投招商、國家科技引導基金和上海國盛等。
目前,蜂巢能源投后估值已達到600億元。
高估值對應的是,蜂巢能源堪稱“驚人”的成長速度和營收,盡顯行業黑馬之姿:
2019年至2021年,公司營收分別為9.29億元、17.36億元、44.74億元,三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19.42%;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7.38億元,繼續保持高增長。
然而,在營收迅猛增長的同時,蜂巢能源卻長期處于虧損狀態,從2019年到今年上半年,蜂巢能源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26億元、-7.01億元、-11.54億元及-8.97億元。報告期內虧損超30億元,過去三年年復合虧損增長率為88.14%。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蜂巢能源電池業務毛利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分別為6.64%、0.89%、3.23%及4.38%。
動力電池占據新能源汽車整車成本的40-60%,按常理,動力電池廠商應該賺得盆滿缽滿,既有背景又有資源的蜂巢能源,為什么還會虧損?
肆
上游原材料價格暴漲、疫情的起伏、行業的補貼退坡等超出預料的事件,是蜂巢能源剛出世就接連面臨的考驗。
對于連年的虧損,蜂巢能源方面表示,與研發投入強度較高、擴增產能和爬坡以及全球原材料價格持續增長有關。2019年至2021年,公司研發投入金額累計近15億元,占到營收比例的兩成。
由于背靠長城汽車,蜂巢能源近年來發展較快,但這也帶來了關聯銷售占比較高的問題。
過去三年半,蜂巢能源公司對關聯方銷售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較高,來自于長城汽車的收入合計82.89億元。去年來自關聯方的收入占營收的比例為82.73%。
正是由于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的爆發,車企為了保證供應穩定,與電池廠商的關系從單一走向了多元,此舉給寧德時代之后的一眾廠商以新的機遇。
我們知道,動力電池制造屬于資本開支強度高、規模效應顯著的重資產行業。
對動力電池企業自身而言,維持一定的生產規模,是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必要基礎;而對下游的整車廠客戶而言,動力電池企業的高產能規模又是供應鏈穩定的重要保障。
因此,產能規模對動力電池企業而言十分重要,企業不得不通過不斷注入大量資金,用以擴產。雄厚的資金基礎,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保障,這也是為什么動力電池行業年內頻繁上市的原因!
雖說過去一年的時間,蜂巢能源裝車量迅速躋身前十,同比增長4倍多。為完成600GWh產能目標,蜂巢融資缺口超千億,此次IPO擬募資的150億杯水車薪。
當下的動力電池市場,寧德時代一家獨大,比亞迪穩居第二,中創新航、國軒高科、欣旺達、億緯鋰能蠢蠢欲動。
攪局者蜂巢能源,能否借此次IPO,完成向顛覆者的轉變?尚未可知。
不過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是,新能源時代,人人都在蒙眼向前,人人都想高歌猛進,但一系列數據都在告訴動力電池行業,靠產能堆砌參與競爭的方式已走到死胡同,一旦泡沫被戳破,每個人都將承受后果。
參考資料:
《三年虧損30億 蜂巢能源沖刺科創板IPO》,鳳凰網科技
《蜂巢能源上市啟示:技術才是紅海突圍的王道》,真探AlphaSeeker
《坐擁2744億大佬拉著80后,搞出一個460億超級獨角獸》,投資家
《激進上攻“寧王”、流血沖擊上市,蜂巢能源贏了面子,輸了里子?》,連線出行
《蜂巢能源IPO背后的“輸血”法則:與長城汽車關聯交易83億,去年融資180億》,搜狐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