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日本出口392萬輛汽車,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德國出口230萬輛位居第二,中國出口汽車205萬輛,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出口國。而今年2022年1-8月,中國累計出口汽車191萬輛, 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距離全球第一不遠了。
得益于近些年咱們國產汽車企業快速崛起,特別是在主流的新能源市場中,自主品牌憑借著先入為主的緣故,更是有著行業領先的表現,再加之國內市場的飽和,進軍全球市場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的道路。
而能夠在國外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其實離不開 比亞迪、長城、蔚來等自主品牌長久以來的全球化戰略布局,以及其突出的技術實力。其中,比亞迪進入日本市場和歐洲市場,當時在國內更是上了熱搜,也在較早前宣布與全球汽車租賃公司Sixt簽署合作協議,其中,Sixt公司承諾在未來六年內從比亞迪購買至少10萬輛電動汽車,投放到德國高端汽車租賃市場。蔚來旗下的ET 7、EL 7和ET 5將通過訂閱模式在德國、荷蘭、丹麥、瑞典四國開放預訂??梢钥吹?,中國制造生產的汽車已經成功打進了歐美主流市場。
目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規模是世界第一,而市場規模也是世界第一。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2012年,中國僅售出1.3萬輛新能源汽車,而2021年,中國生產和銷售了354.5萬輛新能源汽車和352.1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1.6倍。連續七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0% 以上。預計到2022年,這一數字將達到650萬,也就是說當出口規模達到世界第一的時候,中國的汽車產業就是真正的全球第一。
總之,中國傳統汽車技術產業就像過去的手機一樣,國內龐大的市場推動了國內制造產業鏈的快速崛起,最后帶動整個行業起飛,相信以后中國出口的汽車也能成為其他國家爭相購買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