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小編和朋友自駕踏青,路上,朋友突然大吼,“那是啥車?好酷啊!”
順著車窗望去,原來是傳說中“富豪的大玩具”——高合HiPhi X,官方售價57-80萬。
一、出身名門,自帶BUFF?
(資料圖)
說起高合,就不得不提到華人運通。2017年由丁磊建立,以智能汽車、智捷交通、智慧城市“三智”為戰略布局,專注于未來智能交通產業的創新型出行科技公司。
至于丁磊,他的履歷甚至能用很長的篇幅去講,我們今天不做過多探討,只需要知道他在汽車行業有著20多年工作經驗以及任職經歷就好。
比如,曾先后參加上海通用的創建,并在執掌上海通用的六年里先后四次獲得全國產銷量冠軍,此外,丁磊還出任樂視超級汽車全球副董事長、執行董事等職位。
除了汽車行業,他還擔任過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上海浦東新區副區長等職務。
說回高合汽車,正是華人運通在2019年7月發布的豪華智能純電品牌,2020年發布首款車型HiPhi X,但“高昂”的售價屬實讓消費者和網友震驚了一下。
于是,網友們的觀點分為兩種,一部分認為,“高合HiPhi X刷新了純電SUV天花板,是中國車企的希望”;另外一部分則覺得,“空有一個‘高端’的噱頭,根本走不進大眾的生活”。
二、銷量不佳,小眾市場?
銷量的高低或許并不能反映一款車是否走進大眾視野,但可以感受到消費者們是否愿意為其買單。
數據顯示,2021年高合汽車賣出了4237輛,2022年賣出了4349輛,平均每個月400輛左右。當然了,這個級別的車型應該不是走量的,但對比同級別車型,這個銷量,算得上出色嗎?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很多人對高合的認知度不高,再就是技術的支撐力不夠”,認知度不高確實,畢竟品牌成立也沒幾年,但“技術支撐力不夠”,又該怎樣理解呢?
有其它媒體報道, HiPhi X的電池采用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前后電機則來自博世,底盤來自現成的供應商提供,代工則是悅達起亞,通俗些講,食材都是現成的,換個人也能做的差不多。
其實,不光高合依賴供應商,像一些叫的出名的造車新勢力,大部分電機電芯也都依賴供應商,但它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狠活”傍身,比如駕駛輔助等。反觀高合,或許不久的將來可以交出答案?
三、“空有其表”,引集體維權?
“HiPhi X和HiPhi Z是真的酷,又像概念車又像未來機甲”,這是小編看到實車后的第一想法,相信大多數人也和我差不多,但這種想法,直到去年7月被打破...
當時有車主曝光了一份“因高合汽車銷售涉嫌欺詐,50位車主要求退一賠三”的律師函,其原因有三。
首先,銷售宣傳時提到HiPhi X的音響來自英國之寶,車內也有明顯“MERIDAN”標識,但通過拆解卻發現內部音響來自國產品牌,兩個品牌的音響效果和價格差異很大。
其次,高合APP中以及宣傳中提到了內飾采用“半苯胺”,但實際交付后只有座椅部分采用該材質,其余門板、中控等均為人造革,不明所以的消費者容易被宣傳誤導。
最后,高合HiPhi X汽車電池存在虛假宣傳,構成銷售欺詐,對外銷售高合HiPhi X時,宣傳其電池電量為97度電,然而車主在拆開后發現電量僅為94.3度電。
律師函發出后,高合汽車趕在去年7月6日23:59發布聲明,簡單概述就是,“存在不同角度的理解,反映了我們與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給用戶造成理解偏差”。
對于這份聲明,不知道當時車主的心情如何,有網友認為,明明是品牌的偏差,卻讓大眾和車主誤以為是在用名牌音響,憑什么甩鍋”?
四、產品下沉,搶占市場?
一晃大半年過去了,50位集體維權后來也就沒什么消息了,但這事也確實讓更多人知道了有這么一個品牌,直到最近,高合又有動靜了。
前不久,工信部公布的新車申報目錄中,出現了高合HiPhi Y的申報信息,有媒體分析,新車的價格預計會下探到30-50萬,為的是去搶占中高端市場,同時,肩負著高合的走量任務。
但實際上,現在入局中高端新能源市場是不是有些晚了?畢竟在這個價格區間有理想、蔚來、極氪、嵐圖、阿維塔等耳熟能詳的選手,想要占據一席之地,恐怕要有真本事才行。
除此之外,高端新能源市場的“危機”也開始浮現,像比亞迪推出了仰望、廣汽埃安推出了Hyper昊鉑,還有坊間留言傳蔚來也將創建自己的高端品牌。
用“前有狼后有虎”來形容眼下高合或許不太恰當,但面對越來越卷的新能源市場,要是沒有真本事和拿出手的誠意,也確實不太好過...
五、從長計議,是否盈利?
除了車型以外,是否盈利也是能否走下去的關鍵。據相關財媒報道,華人運通成立這幾年,披露的相關融資活動很少,只查到2021年11月的一筆50億元融資,投資方為交通銀行上海分行。
高合汽車創始人、首席執行官丁磊曾表示,“華人運通有來自美國的原始資本,還有政府投資,暫時沒有啟動社會私募的計劃,也不會有A、B、C、D數輪的投資”。
言外之意,就是“不差錢兒”?對此,華人運通并未對外公布企業的營收情況,但從現有資本背景來看,高合應該不至于“挨餓”?另外,如果從銷量入手,或許能略知一二...
以21年和22年共賣了9000輛車計算,平均單價按60萬每輛計算,得出共計54億,但如果減去車輛本身成本和鹽城的高合工廠的造廠成本,不知還是否有余?這個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六、尾聲…
曾幾何時,高合汽車創始人、首席執行官丁磊曾暢想高合汽車的未來,“中國市場中50萬元以上汽車產品保有量大概在120萬臺,如果其中30%轉化為電動,就有接近40萬臺,如果有10%用戶購買高合HiPhi X,該款車的月銷量就不止2000臺”。
華人運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高合汽車創始人、首席執行官 丁磊
話說回來,目前的汽車降價大潮已經從湖北“殺”向全國,已經有10幾個省市30多個品牌參戰,正所謂:新能源傷不起,燃油車不要命!高合能獨善其身嗎?盈利空間有會剩多少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部分圖片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贊+關注!
祝高合新的一年大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