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廠商降本增效需求、汽車輕量化等行業發展趨勢背后,一體化壓鑄技術正受到更多車企的關注。
特斯拉稱得上一體化壓鑄工藝的帶頭企業,其率先將該技術在Model Y車型上落地。無獨有偶,蔚來、小鵬汽車、高合汽車、理想汽車、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奔馳、沃爾沃等一眾車企也紛紛布局一體化壓鑄技術。
(資料圖)
圖片來源:特斯拉
日前,在以“肇慶鑄造 智造未來”為主題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壓鑄產業高質量發展峰會上,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2022年全球一體化壓鑄技術在汽車產業的滲透率為11%,行業的滲透率較低,但該技術能夠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成車企首選;一體化壓鑄概念股受到各路資本追捧,全球車企加快了對一體化壓鑄技術的應用。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一體化壓鑄件市場規模為21.5億元,預計2024年將達到135.8億元,2027年整體市場規模有望突破800億元。
一體化壓鑄將迎來高速成長期
“一體式壓鑄技術可以讓特斯拉造新車像造玩具車。”特斯拉CEO馬斯克曾這樣形容一體化壓鑄工藝。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特斯拉面臨產能困境,在此背景下催生了一體化壓鑄技術。2020年,特斯拉電池發布日上重磅推出一體化壓鑄車身,將一體化壓鑄技術推上高潮。
該發布會上,特斯拉宣布ModelY將采用一體式壓鑄后地板總成,相比原來形式可減少79個部件,焊點由700-800個減少到50個。特斯拉一體壓鑄的后地板總成不需要進行熱處理,整個制造時間由傳統工藝的1-2小時縮減至3-5分鐘,整體制造成本下降40%。同時,特斯拉宣布將應用2-3個大型壓鑄件替換由370個零件組成的整個下車體總成,重量將進一步降低10%,對應續航里程可增加14%。
張毅指出,一體化壓鑄技術生產設備投入少、材料回收率高、工人數量少;削減了大量焊接輔助設備、機器人等生產設備,白車身的生產僅通過3-5臺大型壓鑄機,少量輔機及模具實現;一體化壓鑄全鋁車身材料利用率和材料回收利用率可達95%;主流焊裝工廠通常配備200-300個工人,改革后僅需要約30-40人。
同時,一體化壓鑄技術對新能源汽車解決續航問題起到積極作用。燃油車重量降低10%,油耗就能降低6%-8%。而假設新能源汽車重量下降100KG,不僅電池成本和損耗可降低20%,而且續航還能大幅提升10%-11%。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不過,一體化壓鑄發展仍然面臨挑戰。一臺重型壓鑄機的采購價往往要上億,而傳統沖壓機僅需千萬元;傳統沖壓模具的壽命可達50萬次,而壓鑄件模具僅8萬多次。
同時,特斯拉一體化壓鑄背后的“天價維修費”亦引發爭議。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去年2月,有位江蘇牌照的Model Y車主在倒車時撞到墻角,導致車輛后車身受損;特斯拉對上述事故車最終出具的定損費為11萬元左右。
張毅指出,由于采用一體化壓鑄鋁制車身,后期的維修保養成本極高,鋁制車身可修復性極差且目前售后服務網點不具備鋁制車身修復能力,損壞后只能整體或局部更換,所以一旦發生碰撞維修費用非常高,甚至出現碰撞后直接報廢的情況無疑加重了消費者車險購置費用。
目前,全球一體化壓鑄產業處于頭部新能源汽車廠商布局的發展導入期。蔚來ET5采用了半片式一體化壓鑄后底板,極氪MPV 009采用了一體化壓鑄后底板。傳統車企方面,一汽、長安汽車、沃爾沃等也明確提出要制造一體化壓鑄的車型。東方財富證券認為,可以預見的是在2024年將會涌現出相當一批的一體化壓鑄車型。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一體化壓鑄件市場規模為21.5億元,預計2024年將達到135.8億元,2027年整體市場規模有望突破800億元。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一體化壓鑄件市場自2023-2026年為高速成長期,年均增幅超過100%;2027年后,整體市場將步入穩定發展。
肇慶壓鑄業實現工業產值270億元
事實上,壓鑄業與新能源汽車行業息息相關。談及新能源汽車壓鑄產業發展優勢,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主任丁文江說,大型結構壓鑄件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部件,突破了原來壓鑄的限制,實現眾多零部件的綜合制造,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發展。
目前,肇慶、寧波、南通、佛山等地均在布局壓鑄行業。“在新一輪產業強市建設中,肇慶將把壓鑄產業作為肇慶制造的‘傳家寶’‘金名片’。” 肇慶市委副書記、市長許曉雄說,肇慶積極推動壓鑄與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綠色建材等產業發展相融相生、相輔相成,扶持壓鑄企業集聚做大做強、加快創新升級,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目前,肇慶市共有壓鑄行業規上工業企業75家,實現工業產值270億元,從業人員近2萬人。肇慶市高要區集聚了廣東鴻圖、鴻泰科技等多家行業龍頭企業和上市企業,產業集聚和品牌效益顯著。
廣東鴻圖總裁徐飛躍介紹,廣東鴻圖作為汽車壓鑄行業龍頭企業之一,致力攻關一體化壓鑄技術國產化。去年1月,公司與力勁科技聯合研發的首臺國產6800T超大型智能壓鑄單元成功下線一體化車身結構件。同年9月,公司參與研發的12000T超大型智能壓鑄單元發布,刷新了全球壓鑄機的最大噸位紀錄。
中國鑄造協會會長張立波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新階段,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輕量化、一體化、新生態將成為新時代壓鑄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發展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