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隨著三月份的車企銷量接連公布,許多人發現,稱霸中國市場長達數十年的日系車,逐漸開始顯露頹勢。曾經被國內消費者“仰望”的合資品牌,也逐漸告別了過去“不愁賣”、“躺贏”的美好時光,銷量節節下滑,甚至還不時傳出某個車型甚至品牌要退出國內市場的消息。
4月6日,日產汽車公司公布了中國區2023年第一季度及三月份的業績。日產汽車中國區2023年第一季度銷量為161961輛,同比下降36.8%。3 月份,日產汽車中國區的銷量為 54,443 臺,同比下降 25.3%。撐起日產半邊天的軒逸,也難以帶動日產中國大盤,甚至A級車銷量冠軍也被比亞迪秦奪去。
日系三巨頭其二的本田汽車,中國區3月的終端汽車銷量累計為82041輛,同比下滑18.8%。盡管三月份,東風系包括東風本田在內的車企聯合政府,開啟了轟動一時的降價活動,但是似乎雷聲大,雨點小,并沒有逆轉自身下滑的趨勢。
而日系車老大豐田汽車,中國區3月的終端汽車銷量累計為136,400,輛,將近本田和日產的總和,主要是支柱車型較多,但依舊下滑18.5%,凱美瑞、漢蘭達、皇冠陸放等車型銷量也有所減少。
如果說大環境都是如此,那日系車的銷量下滑也沒什么值得討論的,但是國內的自主品牌漲勢可觀。剛剛過去的3月,比亞迪率先公布了終端成績單。共售出新車207,080輛,同比增長97.4%。新勢力汽車“蔚小理”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長。
那曾經稱霸市場的日系車為何逐漸沒落呢?
首先,日系車銷量好,是因為質量穩定、油耗較低,經濟性好。但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日系車再省油,能有自主插混車省油?以比亞迪為首的自主品牌發起的電驅混動技術,油耗做到低于以軒逸為首的日系轎車。燃油版軒逸百公里油耗4.6L,比亞迪秦DM-i則達到3.8L。
其次,進入新能源電車時代后,人們的消費需求也逐漸發生變化,從剛開始追求省油、耐用,到現在的智能化、科技感;當然并不是說前者不重要,但確實是日系車一貫缺乏的要素。
最后,日系車的逐漸沒落也離不開決策方面的重大失誤,比如日產奇駿最鼎盛時期偏偏玩什么三缸機,結果自此“一蹶不振”。而豐田汽車開始極力抵抗電動化,轉而投入大量資金研究氫能源,但是短期無法量產,且耗費成本巨大。等到反應過來,趕快推出了豐田bZ4X,但是慘淡的銷量似乎證明了這條路并不好走。
當然,對于根基深厚的日系車來說,仍然有充足的時間來轉變。所謂的日系衰落,主要還是國內市場,其他市場像歐美市場日系銷量并沒有下滑,即便有部分路線錯誤,但“血槽”夠厚,不過也要多考慮一下未來的路如何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