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五一假期,礪石商業評論特精選了5位中國杰出的企業家,對他們過往的核心商業思考進行了系統梳理,以供讀者在假期學習。今日企業家為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
(資料圖片)
王傳福| 作者 礪石商業評論 | 梳理
一
技術壁壘是“紙老虎”
1.技術壁壘都是給后來者營造的一種恐懼,是逼你放棄的“紙老虎”。我對電動汽車有200%的信心,比亞迪要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動汽車企業。
2.只有掌握核心技術,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只有戰略先人一步,跨入高門檻行業,才能贏得發展優勢。
3.別人做多元化,90%都以失敗而告終,為什么比亞迪干一個成一個?因為我們高度地重視技術,反而覺得技術是很容易的事。
4.比亞迪有技術“魚池”,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技術,芯片、電動車、軌道交通等都是“魚池”里的“大魚”。市場需要時,我們就撈一條出來。
5.汽車業就是一個做了100多年的傳統產業。傳統產業是一個低科技產業,手機里面的零部件才是高科技,LPC、攝像頭、LCD、精密塑料,哪個不比汽車的制造難度要大?在這個有難度的行業里面我們都可以叱咤風云,更何況汽車行業呢?
6.要有很強的技術,才能看得遠、看得深。我們有1.5萬名工程師,夜以繼日地研究中國或者世界所需要的技術,研究各種技術方向,比如新能源技術、太陽能技術?
7.一些不懂技術的企業家以為我們在豪賭,一些不懂市場又不懂技術的投資家也認為我們在豪賭,其實我膽子很小,我根本不會去豪賭。
8.技術決定戰略。在一個激烈競爭的環境里,企業家對方向的把握至關重要。比亞迪作為一個技術型公司,更喜歡做一些非常復雜、不是簡單能判斷方向的產業。
二
關于為什么20年前堅持造電動車
9.中國有72%的石油依靠進口,而且70%進口石油要通過南海運輸。中國石油里,一年有70%用于交通,汽車消耗了中國石油的70%。從這三個70%可以看到,中國發展電動車比任何一個國家都有緊迫性,我們有責任通過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
10.企業家要善于在解決社會問題中發展自己,讓自己和社會雙贏。
11.新能源車就是一條“大魚”。10年前,沒人相信電動車時,我們就開始“養”,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股東說你“燒”了這么多錢,分紅少了,有爭議。這就是困難,但我們堅持、不放棄,因為我們認為中國有石油安全、空氣清潔、氣候變暖這三大問題必須直面。
12.我們知道有一天國家一定會提出碳中和目標,因為人類必須要可持續發展,不能把子孫后代的化石能源用光,帶來氣候變化,帶來溫度上升。這份堅持讓比亞迪克服重重困難。
13.大自然沒有給我們石油,但給了我們沙漠,太陽在沙漠的日照時間,每年可以達到三、四千小時。未來,如果中國沙漠1%的面積鋪上太陽能電池板的話,中國的電全夠了,火電全部關掉就可以了。
14.當資本、技術與市場碰到一起,什么都有可能發生。技術上,比亞迪有1.5萬名工程師;資金上,比亞迪市值現在(2016年)是1500億元;再加上中國市場乃至全球市場,當這三者作用在一起,什么都有可能發生?
三
關于自主創新
15.只要是人造的,不是神造出來的,別人能搞出來,我們也可以。
16.想和別人競爭還要走別人走過的路,那就是自尋死路,你和別人一模一樣的打法,你憑什么打贏?所以,必須“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17.創新的原動力,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為了生存而創新,因為競爭和過剩,我必須要創新。競爭壓力就是推動創新的動力。
18.我本來在一家研究院工作,1995年離開北京,下海在深圳創建了比亞迪。深圳為什么有創新?因為有市場壓力持久推動企業進行創新。深圳有那么多原創的東西、創新的企業,有相對好的創新土壤和環境,根本原因是改革開放和市場化。
19.市場化程度高的國家,往往會孕育出很多大的創新。像美國就孕育了很多創新型企業,從英特爾到微軟,再到谷歌、蘋果,下一個是誰不知道。每一個企業家都如履薄冰,必須不斷推出新東西。上世紀90年代,“大哥大”一個產品可能賣3年?今天,一款手機產品可能就賣6個月。沒有新產品就會失去競爭力?
20.企業作為自主創新的主體,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創新應該經歷一個過程,首先要具備自主研發和生產的能力,然后是自主認證的能力,目標是培育自主創新的品牌,只有走完這一系列過程才算是完成了自主創新。
21.拿來(的技術)也不是不可以,但絕不能受制于人。
22.創新的主體是人,但更大因素是市場環境,最根本還是靠市場經濟。市場上天天倒掉很多企業,這種動力會逼迫企業去創新。如果在一個市場化程度不高的地方,創新動力可能就不會那么足。所以要有一定的環境,才能形成創新動力?
23.要學會站在巨人的肩上。我們確實參照了一些國外公司的優秀品牌,我們使用它的非專利技術,把專利技術剔除掉。我們大量使用非專利技術,非專利技術的組合集成就是我們的創新。
四
關于新能源汽車的策略
24.中國有三分之二的家庭無車,讓這些無車家庭第一次就購買純電動汽車很難。所以,比亞迪的戰略是純電動要走,插電式混動更要走。
25.出行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上半場正在進行,圍繞上半場的產業鏈,比亞迪功率半導體和電池材料也布局很深,相信三到五年里的戰斗中能活下來。下半場,芯片+5G,比亞迪的核心技術一個都不能少。
26.公交電動化是比亞迪先提出來的,靠產品戰略,再加上技術的反復融合,才慢慢形成了現在的市場。在日本,比亞迪純電動大巴實現了零的突破;中國傳統汽車很難進美國,但比亞迪電動大巴長驅直入,甚至還建立了生產工廠。
27.比亞迪的紅色電動雙層大巴進入英國。因為英國沒有這種電動車,我們有,就填補了它的空白。我們不是搶人飯碗、搶市場,而是沒有競爭者,到今天都沒有。
28.我們需要他們(造車新勢力企業)進來,利用做手機的流量、做手機的粉絲,還有一些平臺商利用它的流量和生態進來,說服大家不要買燃油車,都來買電動汽車。這個蛋糕不就變大了嗎?大了以后該切多少就看誰的技術(好)。
29.很多互聯網巨頭進入汽車領域,互聯網技術可以提升效率,這些需要傳統汽車企業學習,但是汽車制造有它的復雜性,比手機復雜,傳統車企和互聯網企業會有一個逐步融合的過程。
30.新事物發展速度從來不是等比例的,行業格局調整速度比想象的還要快。預計到2030年,新能源車在中國市場占比有望達到70%。
五
關于企業管理
31.比亞迪的子公司(零部件公司)只賺比亞迪的錢,那不叫本事,拆出去賺市場的錢那才叫本事,才意味著產品有競爭力。我們有了市場化1.0的戰略,即零部件業務拆分。電機、電池、動力總成等業務以事業部的形式殺出去,去和同行競爭,把產品賣出去。
32.子公司市場化2.0戰略是要上市,讓資本市場認可估值。比亞迪半導體已經在上市的路上,未來還有更多的事業部會上市,電池、電機驅動都有可能。比亞迪會把子公司10%的股權分給管理團隊,上市后市值越高,收益越大。這樣能進一步調動各事業部積極性。
33.如果我本人算是取得了一點成就的話,我們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子公司都成為一個“小王傳福”。當然,這并不容易,需要零部件公司不斷把競爭力提升起來,要做好掉三層皮的打算。
34.人才資產才是最重要的。假如我要投資公司,固定資產像房子、機器等都不是最重要的,我會更看重它有多少工程師。只要這些工程師還在,即使所有財產包括土地、廠房、專利、股票全部消失,隨時可以東山再起。
35.市場如戰場,競爭像打仗,將軍很重要,這就需要企業家起到帶頭作用,要埋頭苦干、多干少說;有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鍥而不舍的毅力,要堅持,不放棄。
六
產業報國,解決社會問題
36.我們是一家中國企業,所以想用中國朝代命名這些汽車。還有一個細節,比亞迪車上所有的按鍵都用漢字。中國人要有骨氣和信心:中華民族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漢字,為什么不能用?車賣到國外,有些人可能覺得中文按鍵不洋氣,可能影響銷量。沒事,出了錯我承擔,我舍得這點銷量。
37.作為一個企業家,錢已經不是大問題了,更多想到的是通過產業來報國。中國面臨石油的安全和空氣質量的改善這兩大緊迫性的問題,我們怎么去改變?因此我們的目標就要發展零排放的電動車,推動電動車的進步,進而取代燃油車,改善我們空氣的質量,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38.比亞迪另一個堅持是堅持制造業、堅持實業,從沒被什么誘惑。比亞迪除汽車、軌道交通外,還有電子、代工,我們始終在堅守。強大的制造業是國家工業的根基,雖然毛利不高,但能帶來大量就業,讓中國工業體系變得更致密、更齊全。
39.堅持很重要,十多年來,我們一路堅持走來。比亞迪因為造電動車,當年股價掉了40%,但我們沒有放棄。做太陽能投了很多錢,市場環境不好,但我們還在堅持。企業家要有社會責任。
40.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綠色的夢想,說大了是為了地球,說小了是為了國家的環境,為了我們的下一代,為了我們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