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各家車企廝殺價格戰,電動車市場尤甚。傳統車企不再放任新勢力和特斯拉野蠻生長。
(相關資料圖)
比亞迪率先降價,五米長的漢EV降到21萬與23萬的特斯拉Model 3爭奪市場。別克、大眾、豐田等合資車企主張同尺寸油車和電車同價,主銷電動車降入20萬以內。
傳統自主品牌還孵化出一眾新勢力平替。長安深藍、廣汽AION、奇瑞iCAR。吉利是動作最多的車企,推出新能源品牌吉利銀河,推出純電皮卡品牌雷達,與奔馳合資Smart,還和力帆合資換電品牌睿藍汽車。上述品牌的主戰場都在20萬左右。
為什么選擇20萬市場?
(燃油車市場情況)
(電動車市場情況)
燃油車領域10萬-20萬的緊湊級市場占比最高,電動車卻一反常態。
造成如此情況的兩個重要事件
一、2017年蔚來點燃電動車高端化的烽火。
蔚來首款車ES8殺入五十萬以上市場,平均成交價一直高于30萬。理想后來居上,2023年3月平均成交價超過40萬。小鵬主銷車型P7的起售價也高于20萬。
傳統自主品牌被新勢力帶著走。北汽極狐、吉利極氪、上汽飛凡、上汽智己、長安阿維塔、問界、比亞迪騰勢,這些都是定位高端的子品牌。
二、2020年五菱MINI EV月銷三萬臺。
中國車企意識到小微電動車是個巨大的市場。長城歐拉白貓、比亞迪海鷗、奇瑞新能源小螞蟻、五菱寶駿kiwi、長安糯玉米、吉利熊貓mini。這些是自主品牌10萬以內的小微電動車型。
電動緊湊級被忽視,導致電動化技術與高端市場中的產品有代差。拼價格,電動緊湊又打不過電動小微車。加之特斯拉頻繁降價逼近20萬,遂緊湊市場向兩端分流。
技術的核心問題是仍然在用油改電平臺,其中的典型品牌有北汽、榮威、長安、吉利幾何。甚至作為新勢力的小鵬也在P5上用油改電平臺。
油改電平臺的劣勢
1. 空間利用率低。燃油車要在前艙留出發動機的空間,純電車在底盤留下電池的空間。油改電后前艙空間浪費,底盤空間不足只能侵占乘員艙。
2. 續航里程低。礙于底盤能布置電池的空間較少,油改電車型普遍電池包容量低。
3. 安全性較差。燃油車和電動車要保護的重點位置不同,前者是前艙發動機,后者是底盤電池。油改電平臺底盤防護性不足。
電動緊湊級市場是技術落后的蠻夷之地,還是主力消費區間。所以成為傳統車企反擊的主要戰場。
傳統車企反擊20萬市場的兩個策略。
策略一:合資品牌體系化戰略
通用搞了奧特能平臺,大眾有MEB平臺。他們是在電動化速度最快的國際級車企。
核心策略是在用高度通用化的平臺+強研發能力,快速拉開產品矩陣覆蓋盡可能多的細分市場,靠產能和成本優勢把純電平臺產品的價格壓到二十萬以內。
上汽通用、上汽大眾在上海建設電動化平臺工廠,一汽大眾在廣東佛山建廠。意圖借助中國成熟的電動車產業鏈優化產品成本。
車長4.9米的中大型SUV別克E5起售價20.89萬。被稱作“電動高爾夫”的ID.3最高優惠五萬,價格接近油車高爾夫。
策略二:自主品牌換用純電平臺做體驗升級
目前已有產品的是長安深藍、廣汽AION和睿藍汽車。
前兩個品牌主打基礎產品力升級。
長安深藍SL03被稱為特斯拉Model 3的平替,入門單電機車型價格20萬以內,續航里程700公里。
廣汽AION Y近期平均月銷過萬臺。它的優勢是在一個緊湊級的尺寸里搞出了MPV的空間體驗,后排地臺純平,腿部空間寬敞。
睿藍做得更像一個新勢力品牌,基礎產品力+智能化能力+用戶體驗升級。
前一陣子睿藍汽車舉辦睿藍7技術沙龍。技術核心是GBRC水晶架構,提供基礎產品力和用戶體驗升級。
GBRC水晶架構與吉利SEA浩瀚架構同源的技術平臺。相同點是二者都有純電平臺的優勢,不同點是睿藍的技術支持換電。這是換電技術首次進入20萬以內市場。
電動緊湊市場,中國自主品牌直面合資品牌。以睿藍為代表的車企想到的制勝策略是模仿新勢力,把高階智能化技術下放到20萬以內,對合資降維打擊。
或許你會質疑,硬件是不是便宜貨?技術是不是很差勁?
這是睿藍7的核心智能化部件的供應商,一半是新勢力也中意的國際大廠,一半來自吉利集團的子公司。
1. 智能駕駛
睿藍切入的20萬以內高階智駕,是技術普惠的市場空白。
評判領先性的維度是功能。基礎功能是自適應巡航,也就是自動跟車;比較領先的功能是城市、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可以通過導航系統實現點到點的自動駕駛。
睿藍智能駕駛系統能實現L2+級智能駕駛輔助功能。目前能實現的主要功能是ACC自適應巡航,但有通過軟件升級領航輔助的能力。
睿藍7除了高精地圖,還獲得了時空道宇天地一體的賦能,星基的定位服務誤差進入了厘米級,目前覆蓋全國主要38萬公里主要高速及城市快速路。時空道宇的低軌衛星定位,讓睿藍7實現在隧道、立交橋等復雜路況下的定位能力。在手機沒信號的地方依然可以導航。
睿藍是20萬以內少有配備激光雷達的車型,雷達供應商是速騰聚創。路特斯Eletre、仰望U8、小鵬G6也是同款。
車用雷達有三種,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識別物體的能力依次增強。激光雷達是自適應巡航向領航輔助升級的必備傳感器。另外睿藍7還用了比普通毫米波雷達識別能力更強的4D成像毫米波雷達。
睿藍的智駕芯片來自德州儀器,它是全球第一大模擬電路元件和數字信號處理器制造商。高清攝像頭供應商是海康威視,國內安防、智能物聯領域的龍頭。
另一方面睿藍背靠吉利集團,目前吉利集團在自主搭建解決智能駕駛問題的團隊,人才是提供持續更新軟件功能的保障。
2. 智能座艙
評判領先性的維度是體驗的便利性?;A體驗是駕駛位用戶通過對車機系統下達指令;領先的體驗是全車四個座位的用戶都能實現語音交互。并且實現可見即可說,這項功能指座艙內所有軟、硬件功能都可以用語音對其下達指令。
可見即可說的難點在于打通語音系統對硬件功能的控制權限,背后需要有專門的軟件團隊做開發。
睿藍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來自億咖通, 智艙芯片是億咖通龍鷹一號,此前還有領克08。
20萬以內的電動緊湊車市場的現狀是傳統自主品牌牽頭,合資品牌跟隨,新勢力仍未入場。
這一市場中的用戶格外看重性價比,競爭會相當慘烈。在產品上展現領先的產品力,背地里還要細扣成本,壓供應商價格。只有傳統車企和像睿藍一樣背靠大樹的新品牌,才有可能在這里殺出重圍。
最后
2022年新能源滲透率超30%,競爭白熱化。能看到的競爭關系如下。
1.0時代,新勢力品牌偷襲傳統品牌,率先占位高端市場。
2.0時代,傳統品牌跟隨新勢力,發起阻擊戰。
3.0時代,傳統品牌拉開戰線,用體系化能力快速占位市場。3年前的小微車,今天的緊湊車。此時中國車企和合資品牌區隔更為明顯,前者想憑智能化掀翻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