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前,位于在浦東新區三林鎮的young’s+新東里都市運動中心正式開業,這座集運動、娛樂、生活、文化于一體的運動場館,被業內人士定義為“社區型家庭運動綜合體”,足以滿足周邊群眾對高品質體育健身的需求;
以往每年都要出國潛水的李小姐,如今在上海找到了好去處。位于三鄰橋體育文化園的s10國際潛水運動俱樂部擁有極為稀缺的10米深池,足不出“滬”就能體驗潛水的快樂;
今年2月,徐匯濱江新開了一座漂亮的體育公園——樂動力·西岸風之谷體育公園,這里原本是一塊閑置用地,如今華麗變身徐匯濱江南延伸段時尚的炫酷新地標……
(資料圖)
觀察申城當下刮起的這股運動場館開業潮,有著十分鮮明的共性:大多為社區型體育綜合體,且都在積極引進更時尚、更具有消費力的體育產業新業態;都在積極擁抱新技術、新基建,提升市民的運動、觀賽體驗;都立足于消費升級之下的城市更新,融入周邊社區生活與城市消費商圈,在平衡公益性和經濟性的基礎上進行場景化的改造升級。
何為社區型家庭運動綜合體
“這樣的親子運動會還是第一次體驗!”侯先生上周末帶著就讀小學的兒子來到young’s+新東里都市運動中心, 加入了一場在他看來不可思議的大型親子運動會。
用“不可思議”來形容并不夸張——上千組家庭竟能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入到不同的運動場景中,參與包括力量、耐力、平衡、技巧、柔韌、敏捷、速度、協作、反應、意識等十余個維度的運動技能挑戰項目。
實現這些,依托于體育場館的先天優勢。這是一座總建筑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的運動綜合體,包含籃球館、乒羽館、共享健身房、共享操舞房、攀巖館、潛水館、普拉提館等近十個運動空間,除此之外引進配套餐飲服務,以及三林非遺體驗館,成為集科技性、趣味性、體驗性于一體的文體產業特色地標。
三林鎮通過政府采買服務,與知名體育企業洛合體育合作,共同“變”出了這樣一座“社區型家庭運動綜合體”,而親子運動會上的熱鬧景象,將成為社區居民在這里享受運動的常態:他們通過手機預約,最低花費3元就能在共享健身房里使用各種運動器械1小時,逢體育公益日等這里還將免費開放;他們可以在擁有9片羽毛球場地、7個乒乓球桌的乒羽館揮灑汗水;他們可以在普拉提館里享受高私密性和性價比的私教課程服務;他們也可以在這里為自己的孩子找到兒童少年藝術、運動、教育全方位的培訓課程……
各類運動項目、大量休閑娛樂設施、大健康服務和運動周邊零售等商業業態,在保持場館功能性、社區文化和商業屬性之間,構建了一種平衡關系,而這樣的模式,在上海已有成功的案例。
位于浦東新區的洛克公園ssr體育綜合體,1萬平方米的超大空間內,匯聚了籃球、保齡球、射箭、桌球、vr等多種體育項目,還有配套的休閑餐廳、咖啡廳。場館全年無休,從早上9點營業到晚上12點,日均接待人次約700人,節假日期間日均接待人次約1400人,全年接待超過30萬人次。可以說是一站式滿足了周邊居民“舉家運動”的需求。
圖說:洛克公園ssr體育綜合體一站式滿足了周邊居民“舉家運動”的需求。
開業兩年多來,這里還舉辦過多項市級和全國性比賽,如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對三超級籃球賽分區賽、gcjjf巴西柔術公開賽等。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一立足于社區的運動綜合體不僅很好地服務于市民健身,還能成為體育產業及相關產業的孵化器。凡是入駐洛克公園ssr的項目可以共享洛克公園小程序平臺的100萬+會員,將社交、服務和內容三者融合,緩解了商家獲客高成本的壓力,提高企業的精準營銷,幫助商家引流以及盈利。同時,洛克公園與眾多商家優勢互補形成合力,聚集資源形成市場能量,實現品牌利益最大化。
老廠房因體育煥發新生
作為上海首批“都市運動中心”試點項目之一,市民在三鄰橋體育文化園,如同打開一個運動寶盒。
“這里不僅有s10潛水,還有surfing·space沖浪空間,適合親子家庭參與潮玩運動的g club金奇球樂娛宇宙,能與小馬親密互動的易快騎皇家馬術學院……”很難想象,這里曾是整整荒廢閑置了十余年的,上海日硝保溫瓶膽廠的老廠房。
充分利用產業園區、各類商業設施、廠房、倉庫、公園綠地等城市空間和場地設施資源,新建改建一批功能特色鮮明、事業產業聯動、綜合效益顯著的都市運動中心,是上海近年來增加體育場地面積的突破口。三鄰橋項目,便是其中“代表作”。
這一項目打一開始就聚焦在“什么產業最貼近周邊的居住客群”“周圍的居民最需要解決的場景”“導入的產業又同時是國家扶持的大政策大方向”去解題。在深入調研60多家體育企業后,“大健康體育產業”作為項目的產業破題思路,上海首家以體育文化為主題的產業園就此誕生。
如今,這里通過體育產業與商業的多元跨界,打造出自成一體的體育社區產業消費鏈。
項目提出覆蓋0-100歲的全齡化體育健身業態理念——有針對0-3歲低年齡小朋友的游泳啟蒙機構;有針對青少年的小小特工、功守道場、馬術等;也有針對年輕人都熱衷的沖浪、潛水、攀巖、搏擊、舞蹈等時尚的體育項目;更有針對中年人的高爾夫、大眾健身等;還有專門針對老年人群體的華友銀發智慧健身館等;
為滿足周邊消費者鄰里生活配套的需求,項目引入日常家庭所需的生鮮市集,連鎖的咖啡甜品、輕餐下午茶、餐酒吧,不同口味的精致面食、港式餐廳、韓式烤肉、日料壽司、火鍋燒烤等餐飲品牌近30余家;
項目還突破傳統體育場館運營思維,充分嫁接政府和周邊中小學資源,積極推動政企合作、體教融合。目前園區的出租率達95%,累計會員數達3萬人,年接待消費者逾100萬人次,已經成為周邊一公里范圍內常駐居民首選的體育休閑場所。
像這樣老廠房變身新體育空間的故事,在上海不斷發生。
就在上個月,在上海市閔行區的華誼萬創·新所園區內,一座由近百年歷史的大中華正泰橡膠廠改造而成的新型運動場館——樂動力閔行體育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這里擁有19片標準羽毛球場地、3片籃球場及健身房等,“從這個體育中心幾個月前試運營開始,我和同事們就過來打球,很方便,而且還很智能,甚至可以在手機上查看自己的運動數據。”一位市民在體驗過后說道。
從橡膠廠到體育中心,城市更新項目改變的不僅僅是園區的“顏值”,還升級了“內核”。就在體育中心正式啟用后,智慧閘機、智能燈控、先享后付等智慧場館能力均被應用。“我們借助自身ai技術與能力已經能夠實現運動過程中人體輪廓和關鍵骨骼點的精準定位,從而完成運動行為的計時與計數。”這一項目的改造運營方介紹,園區內還設置了ai運動體驗點,提升了傳統體育場館所不具備的“智能性”和“科學性”,“來這里運動的市民可以通過云端的ai技術獲得運動指導,通過實時監測分析動作標準化程度,科學運動,提升鍛煉完成質量?!?/p>
據了解,自今年1月份試運營以來,該中心已經累計服務超過5萬人次,服務企業超過60家,其中有30多家園區內的科創企業達成了長期場地服務合作。
上海體育學院教授黃海燕表示,作為公共體育服務的重要補充,新型體育綜合體將成為體育消費的全新載體,為市民打造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體育消費體驗新場景。
“工業銹帶”因何變身“運動秀帶”
近年來,隨著“一江一河”濱水岸線先后貫通開放,市民身邊的高品質健身活動空間得到進一步拓展。如今漫步濱江岸線,百年滄桑的工業遺存與方便惠民的健身場館相互映襯,每天都有絡繹不絕來此運動休閑的市民和游客,“工業銹帶”變身“運動秀帶”。
“大家趕緊接龍報名,周末老地方見!”家住徐匯區長橋街道的夏先生,所在運動社群的幾百位球友,最近有了新的大本營。2片足球場、2片板式網球場、6片室內網球場、1條健身步道以及配套停車場——這座名為樂動力·西岸風之谷的體育公園,坐落于龍騰大道和進木港交叉路口顯要位置,占地約2萬平方米。
疫情期間,體育和餐飲、旅游、民航等22個行業,被國務院列入特困產業。逆境之下,作為徐匯濱江共建共治聯盟首批重要機構的阿里巴巴旗下橙獅體育與西岸集團達成合作,協力運營激活這塊閑置用地。
地處徐匯濱江高品質文化休閑帶、南部健康徐匯戰略拓展區的雙重戰略位置,樂動力·西岸風之谷體育公園破土而出。改造后的體育公園由多個時尚體育板塊構成:2片占地面積共5887平方米的7人制足球場,其中1片場地可供橄欖球、飛盤等運動項目使用,最大效能滿足多種運動用途,提高公共運動空間使用效率,“足球直男和飛盤美女再也不用為了搶場地吵架了”。
2片占地面積420平方米的板網球場,以近年新興的潮流運動吸引周邊人群在業余時間參與。板網球場地交通方便,以其新穎極具觀賞性的面貌展露在行人面前,在原本已屬于“網紅”的地段注入運動元素,以體塑旅,以旅興體,助力體旅融合。
6片室內網球場,均采用賽級場地標準,滿足從訓練到比賽的運動需求;300平方米橙色集裝箱功能區,為前來運動的人群提供休憩、餐飲、茶歇等服務,箱與箱中間部分貫通,也承載了部分娛樂及聚會的功能,以運動社交打造復合型體育消費新場景。
體育公園位于徐匯區長橋街道轄區內,街道相關工作人員對這塊體育新空間欣喜點贊:“這里是徐匯濱江的南延伸段,地理位置好;長橋街道轄區內居民多、學校多、學生多,原本的體育場地并不多。新落成的體育公園漂亮、時尚、智能,除了能讓居民健身更方便,相信未來能聚攏更多人氣?!?/p>
“徐匯是中心城區,但體育局所屬的體育場館,其實并不多,我們一直希望社會力量也能參與進來,把空閑的地方利用起來,使得城市空間的邊角余料變成金角銀邊。”徐匯區體育局局長張纓表示,“徐匯區目標是5年內新增體育場地面積16萬平方米,同時通過多種形式使得徐匯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也能夠一并提高。”
近年來,上海推進健身設施補短板,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社會力量的加入,為市民身邊的體育場地做加法,更顯多樣式?!笆奈濉逼陂g,上海將繼續打造都市運動中心等新型體育服務綜合體,營造“處處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會健身”的全民健身城市環境。
本文作者:姚勤毅 秦東穎 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