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海報新聞記者 朱曉沖 濟南報道
丁正江,現任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黨委書記、大隊長,他長期扎根野外一線,主持承擔各類重要地質科研和礦產勘查項目30余項,先后榮獲“全國杰出工程師青年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等榮譽稱號。
1999年,大學畢業的丁正江懷揣著夢想來到了膠東地區,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地質隊員,踏上了尋金耕耘之路。常言道,地質人是“一把鐵錘走世界,閱遍群山始見金”。丁正江常常回憶起剛參加工作的那幾年,那時深部找礦是困擾整個地勘行業的難題,特別是膠東東部,找礦一直沒有取得大的突破。
面對難啃的“硬骨頭”,丁正江白天翻山越嶺填圖測量、下井編錄,認真記錄每一個地質點,詳細繪制每一條地質剖面;晚上回到駐地整理資料、編制報告,和同事一起探討找礦思路、總結成礦規律。“那段時間,大多數工作都是在條件艱苦的野外進行,板凳當床,蚊蟲密集,風餐露宿。”丁正江回憶說,他和項目組成員吃住在機臺,看巖芯、理數據、查資料,手中不是放大鏡,就是記錄本。
長期扎根野外一線,丁正江主持參與新發現特大型金礦5處,大型金礦2處,中型金礦5處,鉬鎢礦、銅鋅礦2處,鈹礦1處,金銻礦1處,包括世界首例海上超大型金礦和世界首例新類型特大型金礦,累計主持參與提交黃金儲量1500余噸,潛在經濟價值6000余億元,取得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
歷經多年的探索,丁正江和他的團隊累計新探獲金礦1300多噸,助推膠東地區躍升成為世界第三大金礦集區,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一名基層地質工作者,丁正江潛心科研,注重實踐,先后主持承擔各類重要地質科研和礦產勘查項目30余項,理論技術和地質找礦工作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和創新性成果。他提出并構建膠東中生代一系列基礎地學和成礦理論認識,論證并建立了黃鐵礦碳酸鹽脈型新類型金礦床式,研發了針對覆蓋區、海域等復雜條件的找礦方法,解決了海上勘查關鍵技術難題,5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獨立、合作發表論文80篇、專著5部,國際國內發明專利3項,行業標準2項,獲省部級科技特等獎1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3項。
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員逐步成長為省地礦局首批創新團隊首席專家,丁正江把最美的青春和智慧毫無保留地獻給了地質事業。作為創新團隊帶頭人,丁正江不僅以身示范投身科技創新工作,更注重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目前已培養青年科技創新拔尖人才30余人,為推動行業技術進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