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天津薊州州河國家濕地公園
天津下營環秀湖國家濕地公園鳥瞰 本報記者 錢進 潘立峰 通訊員 趙立 李華龍 攝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天津薊州州河國家濕地公園和天津下營環秀湖國家濕地公園被正式授牌。近年來,我市持續加大對濕地的保護修復力度,根據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我市濕地總面積達到2956平方公里,陸域濕地占國土面積的17.1%,濕地保護區濕地退化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狀況明顯改善。2022年年末,隨著天津薊州州河國家濕地公園和天津下營環秀湖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國家驗收,我市正式建成以4個濕地自然保護區為基礎、5個濕地類型自然公園為補充的濕地保護體系,全市濕地保護率達59%以上。
今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是“濕地修復”,旨在強調修復喪失和退化的濕地迫在眉睫,呼吁全社會共同參與并采取措施,修復退化濕地。近年來,我市印發《天津市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等濕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系統開展濕地保護修復,持續開展了土地流轉、生態移民、生態補水、濕地保護修復等工作,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恢復。截至目前,七里海保護區完成了核心區葦海修復、鳥類保護、濕地生物鏈恢復與構建工程,通過自然恢復和人工輔助方式修復濕地植被1.6萬畝,制定七里海濕地生態評價指標體系,為七里海濕地保護修復提供了指導和依據。北大港保護區利用蘆葦、鹽地堿蓬等本土植物恢復濕地,治理外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結合生態補水和水環境治理,有水濕地面積由2017年的140平方公里增長到目前的260平方公里。
市規劃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市將持續做好地方立法,認真宣傳貫徹《濕地保護法》,對《天津市濕地保護條例》進行全面修訂,為濕地保護提供法制保障;高標準編制實施《濕地保護規劃》,持續推進濕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加大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海洋公園等濕地自然保護地保護修復力度,提升濕地“水庫、糧庫、錢庫、碳庫”功能;建立濕地保護分級體系,完善重要濕地名錄,推動各區發布一般濕地名錄,持續開展重要濕地動態監測,加強重要濕地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加強對濕地保護工作的監督檢查,嚴格管控占用重要濕地,嚴厲打擊破壞濕地資源行為,打造“河流環抱”“濕地圍城”的良好生態格局。
新聞背景
天津薊州州河國家濕地公園于2016年12月試點建設,2022年12月通過國家驗收,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有關專家給予高度評價。公園總面積508公頃,其中,濕地面積300公頃。公園內主要為永久性河流濕地和洪泛平原濕地兩種自然濕地類型,生態系統群落分化明顯,具有喬木群落、河流水生植被、河漫灘濕地植被等,物種豐富度高,生態系統穩定,生物鏈基本完整。
天津下營環秀湖國家濕地公園于2016年12月試點建設,2022年12月通過國家驗收,公園總面積733公頃,其中,濕地面積397公頃。公園以山、河、湖等自然資源為主,是典型山地丘陵地區的河流庫塘復合型濕地,在我市濕地類型中獨具一格。(津云新聞編輯付勇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