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能成長,理想才會更豐滿。
(資料圖)
昨晚,理想汽車CEO李想在微博發布長文,談“理想汽車的驅動力”。李想表示,我們的核心驅動力只有兩個字:成長。成長是兩部分組成的閉環:一個是學習,一個是訓練。
文章很長,但將理想這些年操盤的過程都說出來了。李想不僅直言問界M7的發布和操盤直接把理想ONE打殘了,理想從沒遇見這么強大的對手,還承認理想一路走來是在向華為、BBA、比亞迪等企業學習它們的管理模式等等。
可以看出,李想本人的格局還是很大的,愿意在社交平臺上把自己這些年來的思考分享給大家。而在篇長文中,我們能看到的一個關鍵詞,那就是“學”。
這種“學”的策略的成效也直接體現在理想的銷量成績上。
在昨晚李想長文發布之前,理想的周銷量就已經公布了。數據顯示,理想6月第二周的銷量為8400臺,截止6.11日,理想6月份的銷量已經達到了1.19萬輛。這么算來,理想6月份銷量破3萬已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當然,有了銷量作底氣,李想本人更是信心滿滿。
李想不僅表示,隨著純電車型及理想L6的交付,有信心在2024年實現總銷量超過BBA。此外李想更是放言友商那三瓜兩棗的銷量不值一提,核心關注的還是BBA。
有人說李想太狂了,但大事君不這么認為,李想雖然狂,但是它有狂的底氣和資本。而且從產品上來看,理想車型的售價是30萬以上級別的,基本和BBA保持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所以李想對友商不感興趣也很正常。
但不管怎么說,李想雖然狂,但是理想汽車能當上新勢力一哥,確實有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
都說學無止境,我們也看到理想這一路走來都是在“學”。學習其它車企的技術、模式其實并不丟人,或許在學習過程中,就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及時改進,不斷地將自身的產品力提升上去,這對整個汽車市場的發展才是有益的。
雖然李想在長文中將自己和公司形容成“笨蛋”,但就目前理想在市場中的表現來看,理想靠的不僅僅是運氣好那么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