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汽車研發階段,試驗驗證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走近一汽-大眾試驗場,看看那些集合了各種路段令人應接不暇的試驗場景;聽聽研發團隊對那些至嚴至苛試驗標準給予的專業講述;再坐上專業試車員駕駛的時速高達到265公里的試驗車,體驗一次“高環”路段上驚心動魄的“貼地飛行”……“造價值經典汽車”、“創·享高品質”這些平時認為高大上的宣傳口號,一下變得“有血有肉”、“豐滿又鮮活”。
【資料圖】
“西游”火焰山腳下,“煉丹爐”千錘百煉
走進7 月的吐魯番才發現,以前領略過的“炙烤模式”可謂成色不足。頭頂烈日,雙腳踏上地面,才真切體會到火焰山的“毒辣”。人在“煉丹爐”里面被“炙烤”上一次,哪怕三五分鐘,也會讓外來人終生難忘。
一汽-大眾的夏季試驗基站就位于這迷人、又令人敬畏的火焰山腳下,看中的恰恰是這動輒超過80℃的地表溫度,和天然干燥、顛簸又塵土飛揚的戈壁地貌。
中國地域遼闊,地理、氣候條件多元豐富。一汽-大眾的產品要滿足廣大用戶在各種條件下的使用需求。技術開發的工程師們需要確保產品在各式各樣的極端環境條件下,整車、系統、零部件的可靠性的試驗全部通過。只有經得起“試煉”的產品,才能交付到用戶手中。
一汽-大眾吐魯番熱帶試驗基站建成于2021年,整體面積為7200平方米。其中試驗車間、辦公室、停車場、洗車間、工具庫、固定和移動充電樁、以及熱帶試驗專用設備一應俱全。
同時,依托“中交火焰山試驗場”的試驗道路設施,可以在性能直線路、揚塵石擊路、城市廣場路等試驗道路上,完成整車溫度測量試驗、灰塵密封性試驗、轉向系統夏季匹配試驗、大燈系統暴曬等多項試驗。
“這里擁有全國最高的氣溫和最強烈的日光照射,符合一汽-大眾在干熱、風沙等極端環境下進行整車耐久性、可靠性試驗的條件要求。”一汽-大眾技術開發總監劉英杰介紹到。“吐魯番熱帶基站,是一汽-大眾技術開發試驗場體系建設的一塊重要版圖。”
一汽-大眾技術開發總監劉英杰
一汽-大眾吐魯番高溫干熱試驗的測試重點包括:整車動力性、熱平衡、熱害、隔熱通風、空調降溫、充電性能、異響、整車暴曬、整車密封性能、底盤及車身抗石擊性能、車燈、攝像頭等抗石擊性能、駕駛輔助系統在多塵環境下的功能可靠性等。2023年,一汽-大眾會有上百輛整車在此進行測試。
據技術開發團隊介紹,按照大眾集團的標準,高溫情況下車輛暴曬、耐溫試驗必須經過兩個夏季。這就要求根據實際測試開始,經過一年半到兩年時間通過整車的耐候性試驗。
在對傳統燃油汽車進行試驗的同時,新能源車型的試驗方面,吐魯番夏季試驗基站做的關鍵測試是針對充電適應性和電機綜合性能兩方面測試。
動力電池的合理使用溫度在20℃到30℃之間。如果溫度超過55℃,電池自身的充電和放電功率就會受到影響。同時,在極端高溫的情況下,測試動力電池包的隔熱、保溫性能是否能確保處于正常狀態,這些都是吐魯番夏季干熱試驗基站的重要任務。
電機方面,在超溫的情況下,電機自身的效率會下降,續航里程就會受到影響。所以,在高溫情況下電機的冷卻性能和續航里程穩定性也是他們夏季試驗的核心重點。
據悉,在動力電池安全方面,一汽-大眾是唯一一家進行道路行駛過程中底盤垂直球擊試驗的汽車制造企業。足見其在新能源賽道上,對動力電池安全性的高度關切。
以更高標準與行業同行
汽車制造行業內,一汽-大眾的產品試驗以嚴苛著稱。它的“三高”(高溫、高寒、高海拔)試驗,側面印證了這個事實。
一汽-大眾所生產的產品,都必須通過在極端高溫環境下的熱平衡試驗。技術開發部不僅在吐魯番地區模擬用戶在城市、高速道路、山路等各種行駛工況,還會設定更高標準、更加嚴苛的試驗項目,比如整車滿負荷加載行駛、掛載拖車強負荷爬坡試驗……通過這些標準的和“加磅”的試驗手段,驗證整車散熱效率的平衡,保證車輛不會在極端氣候下“開鍋”。
“整車密封性測試中,我們對灰塵的顆粒度都會有嚴格的試驗要求。每年都會邀請德國專家對試驗條件進行認證,以達到大眾全球統一的標準。”一汽-大眾整車耐久性試驗科經理姚偉介紹,“在對車輛進行全封閉條件下的密封性測試之外,我們的產品還必須通過負壓條件下的車內灰塵侵入測試。”
一汽-大眾整車耐久性試驗科經理姚偉
同時,我們了解到一汽-大眾的渦輪增壓器高原試驗,是通過惡劣的高原山路工況、車輛滿載并配合激烈的全油門駕駛方式使渦輪增壓器長時間處于強負荷狀態,以此來驗證增壓器的耐久可靠性。每一款發動機的渦輪增壓器都要通過連續10萬公里的“滿負荷”考驗,才具備“上車”的條件。
據了解,目前“三高”試驗在行業內逐漸普及。但是相比之下,在試驗的全面性方面,一汽-大眾試驗項目維度更廣,在試驗標準設計上,一汽-大眾更加苛刻,試驗周期更長、里程更多、強度更大。
劉英杰總監透露,目前整車分標委已經啟動了“汽車極端環境適應性試驗方法”標準研究工作。一汽-大眾憑借在開發試驗領域三十二年持之以恒、穩扎穩打積累起來的優勢,工作組邀請一汽-大眾作為牽頭單位之一,開展《汽車極端環境適應性試驗方法》國家標準的起草工作。
打造綜合試驗體系,做用戶的“守門人”
一汽-大眾技術開發體系擁有新技術開發中心、動力總成中心、新能源中心、車輛安全中心、臺架試驗中心、農安試驗場等頂尖的行業測試硬件設施、測試技術以及人才作為體系支撐。已經擁有從概念開發到批量開發,再到試驗驗證的全鏈路、本土化開發能力。
長春、吐魯番、黑河——“一場兩站”,實現了以長春農安試驗場為中心,涵蓋黑河寒區試驗場和吐魯番熱帶試驗基站的布局,滿足了研發領域對場地道路試驗驗證的需求。
斥資17.5億元,一汽-大眾打造的中心試驗基地——長春農安試驗場,是國內目前面積最大的綜合性汽車試驗場。實現100%德國大眾認證標準,測試道路總里程60余公里,具備全系列整車開發試驗能力;涵蓋耐久強化試驗區、綜合性能試驗區、耐久交變試驗區、防腐蝕試驗區等7大試驗模塊。
“一汽-大眾推向市場的每一款車型,上市前都要在這里進行測試。這里濃縮了世界上最惡劣的16種特殊工況。”整車試驗場經理張振介紹到,“在耐久強化試驗區進行的強化耐久測試中,車輛在8000公里測試路段內,要通過劇烈顛簸的考驗,對車輛的損耗相當于在普通路面行駛30萬公里,這個試驗不僅對車輛的結構強度要求非常高,同時對駕駛員駕駛技術和身體素質要求非常高,特別是鐵餅路、橫軌路、坑洼路等極端路段。坐在車里身體會感到強烈的不適。”
一汽-大眾整車試驗場經理張振
該試驗場的防腐試驗區是大眾集團亞洲地區唯一防腐試驗區。車輛在這里要進行動態腐蝕試驗,驗證整車在鹽霧、泥漿、強震、溫度交變等極端環境下的抗腐蝕性能。一汽-大眾的產品“3年不腐蝕,12年不銹穿”,是通過全球領先的試驗硬件和試驗手段,踏踏實實“磨煉”出來的。
一汽-大眾為什么要在產品試驗上投入如此高昂的精力和經濟成本呢?
借用一汽-大眾整車開發部部長王志超的一段話,“大眾集團有一個理念叫‘試驗高于設計,用戶高于試驗’,就是說,在試驗過程中發現設計方案有缺陷,有風險,一定要按照試驗的結果對設計方案進行更改。只要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問題,那就要去修改提高我們試驗的標準、試驗的方法。以此保證我們產品整體的可靠性。確保在全場景,全天候,全路況,和極端使用場景下,各項功能正常運轉。”
一汽-大眾整車開發部部長王志超
大道至簡。生產性能卓越、質量優異、用戶信賴的“經典價值”好車,沒有捷徑可走。
從首臺捷達轎車的“三高”試驗開始,32年,世界在變,“以用戶為中心”的開發、生產制造理念沒變;“向用戶交付放心車”的初心沒變。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在行業市場宣傳不斷弱化用戶真正的核心需求和產品真正的核心競爭力的大環境下。一汽-大眾敬畏規律、耐得寂寞,以“真”的態度,在產品的性能和質量驗證的每一個環節上下足功夫,錙銖累進,持之以恒。以“正”觀念,在產品的制造的每一道工序,勇猛精進。
這家企業所關注的恰恰是用戶的核心需求。前面提到了“3年不生銹,12年不銹穿”,這句話聽起來就像開篇吐魯番的戈壁,有點“土里土氣”——但是這句話也正是中國2600多萬用戶選擇一汽-大眾高品質汽車的“基本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