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純電作為新能源汽車的終極方向,幾乎成為了所有車企的認知。但純電動充電焦慮、補能焦慮仍存,加之油價居高不下,進而讓包括增程式和插電混動在內的等技術,被公認為目前最適合支撐新能源汽車市場穩健轉型的解決方案。
國內多家車企在增程和插電混動市場的雙位布局,及今年來插混市場連續10個月超過純電動的增長幅度,都已說明增層及插電混動在新能源技術路線中的正確性。
今年以來,圍繞增程式以及插電混孰優孰劣的技術爭議,讓不少消費者犯了難。站在用戶的角度而言,在新能源技術快速迭代的過程中,用戶最擔心的莫過于自己所選擇的新能源技術路線,很快就在優勝劣汰中因為過時被淘汰出局。
(資料圖)
所以,在爭議越演越烈,用戶群體的選擇越發謹慎和糾結的背景下,長安汽車近日發布的原力技術堅持認為:“新能源動力技術沒有優劣,只有適合,只為給用戶帶來最好產品體驗。”
不需要制造熱點,技術就是最大的熱點。那么,回歸到技術本身來說,在長安汽車這番大格局的背后,原力技術到底又有怎樣的“大智慧”?
技術正確性的前提,是尊重用戶的體驗
“產品應該有誰協助設計?從根本上說,當然是顧客。”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這句話,放到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轉型過程當中同樣合適。
眼下,新能源汽車國補退出已經進入倒計時,這就意味著在燃油車仍然占有著70%份額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從補貼扶持走向自主獨立的過程中,圍繞用戶最務實的體驗和利益價值,轉變用戶市場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意識與價值認知尤其重要。
如果從用戶最終的價值體驗維度來說,采用串并聯結構的插電混動,與采用串聯的增程式,雖然在結構上有所不同,但本質上雙方都致力于解決用戶使用純電及燃油車時,所面臨的補能痛點和用車成本痛點。
由于原力技術采用了發動機與發電機直連結構,減少了能量傳遞路徑,也減少了相應的限制與麻煩,在工作效率上的傳遞反而更加直接和高效。極致的工作效率不會說謊,在原力技術的加持下,搭載原力智能增程的車型,可實現1L油發電3.3度的高效率。在饋電狀態下,依然可以獲得低至4.5L/100km的油耗,達到行業同級領先水平。
即便現如今,大部分用戶群體的出行范圍仍以城市日常通勤為主,但為了兼顧到用戶對于長途自駕出行的需求,基于短途用電、長途用油的技術出發點,原力技術更是可以在CLTC工況下實現200km的純電續航,以及1200km的增程綜合續航。
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原力智能增程器還采用了嘯叫的變頻主動控制、獲取實時路況估算更合理智慧的能量管理策略、以及增程系統主動振動抑制等技術,能進一步從NVH、動力性能,操控駕乘等維度,帶來無限接近于純電驅動的靜謐性以及駕駛質感。
對比目前大部分使用DHT插混技術的車企,DHT插混技術雖然采用的“油為主,電為輔”的技術路徑,通過串并聯的結構解決了長途自駕的里程痛點,由于大容量電池的負荷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車重,所以在饋電狀態以及高速狀態下,PHEV車型的功率較高,功耗也較大。
另外,在駕乘體驗上,發動機直驅的結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油車的駕駛質感,但同樣也保留了油車不夠靜謐舒適的體驗痛點。所以對比來說,增程不僅不過時,還有著插電混動難以企及的技術優勢。
未來十年都不會過時的“極優解”
“全面純電化是有機會的,但是電池材料級的快充技術突破,在未來10年是很難的。固態電池解決的是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實際上是不利于快充的。真正的超級快充技術,目前從電池材料側的研究來說,還沒看到量產的可能。”
長安新能源CEO鄧承浩認為,“從未來市場前景來看,增程無疑將會成為未來數年時間里的主流動力總成之一。”也就是說,未來十年,增程式都將是最適合新能源汽車消費群體的“極優解”。
基于此,為了真正從長期主義的角度出發,長安汽車不僅對原力技術的可靠性進行了極端的驗證,原力智能增程系統也已經歷經了高寒、高溫、高原,全域百萬公里驗證,并且長安汽車是還圍繞用戶長周期的用車場景痛點,有著細致的考量。
作為長安汽車在電驅系統上的最新成果,原力超集電驅就是最有力度的證明。
可以看到,為了解決用戶在冬季的續航焦慮和用車痛點,原力超集電驅就采用了行業首創的微核高頻脈沖加熱技術,在-30℃極端環境下,每分鐘電池溫度提升可達4℃,車輛動力性提升50%,充電時間縮短15%。
而在此基礎上,原力超集電驅通過“高度集成”,更是帶來了不少的利益價值點。
由于原力超集電驅通過高度集成電機、電機控制器、減速器、充電機、DCDC、DCAC、高壓分線盒,大大減少了能量傳輸時的損耗,提高了電驅系統的輕量化,以及空間的高度利用率,所以在用戶的長周期用車過程中,搭載了原力超集電驅車輛不僅乘坐和儲物空間更大,而且動力性能優勢也要更為突出。
最關鍵的是,通過高度集成化設計,還大大簡化了各零部件和線束之間的組裝流程,并進一步降低了生產的成本。
作為搭載原力技術的首款車型,深藍SL03的增程版的最終售價也下探到了20萬元以內,而提供給大眾化的主流消費市場的,卻是30萬級別的增程使用價值。
從用戶的使用視角來看,這無疑將是未來十年甚至更久時間內最佳的出行解決方案。
而從長安汽車的角度來說,由于超集電驅本身就對三電系統有著很高的技術要求,再加上增程器和電驅系統并非一體,在可兼容純電、增程以及氫能源三條技術路線的EPA1平臺基礎上,這也無疑為長安汽車未來的純電探索,打下更牢固的技術基礎。
根據長安汽車規劃,未來長安深藍全譜系都將搭載原力技術,并以每年一款新品的節奏,陸續推出6-7款全新車型,力爭在2025年之前完成對主要產品市場的布局,支撐起至少百萬輛的銷量規模。
而據鄧承浩預測,未來長安深藍增程版與純電版的銷量結構中,轎車產品的比例預計將達到6:4,而SUV產品則預計將達到7:3。2023年,長安深藍將推出一款搭載了原力技術的SUV新車型。
紅點觀察:
當新能源國補已經進入倒計時,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來說,圍繞用戶體驗和價值利益的技術競爭,必然將成為新一輪淘汰賽的關鍵標準。同時,這也將是新能源汽車國補退出后,始終讓新能源汽車保持大幅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而唯有適合用戶群體的技術路線,才能走得更加長遠。所以可以相信,隨著新產品的豐富,瞄準用戶價值利益點而來的原力技術,必然也將會在激烈程度加劇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通過滿足需求和創造價值,為長安汽車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