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東風汽車集團官宣,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被免職。值得注意的是,竺延風1961年3月出生,現年62歲,與《央企領導退休年齡新規》中,“視情況可以放寬至63周歲”的退休年齡,還相差一歲。竺延風的突然退休。還是讓業界十分驚訝。
值得一提的是,竺延風下課不久后,湖北在全國率先推出汽車補貼,一下子又讓之前無人問津的雪鐵龍C6和C3-XR成了熱門網紅車。用網友的一句話調侃:20萬的雪鐵龍就是"工業垃圾",而12萬的C6那都是優點,湖北一個月的降價促銷活動,效果怎么樣呢?前期宣傳的特別猛,后期慢慢淡化了,好像效果并不理想。
那湖北為啥這次要率先推出汽車補貼呢,說白了,就是東風汽車對湖北對武漢經濟穩定太重要啦。反觀竺延風掌舵東風這幾年……
(資料圖)
竺延風深耕于汽車行業近40年。自1983年從浙江大學化工系自動化及儀表專業畢業”后,竺延風就進入一汽集團工作,從最基層的熱電廠儀表車間技術員做起,在38歲時一路上升至一汽集團總經理,人稱"少帥"隨后他在吉林省政府副省長、省委副書記崗上任職,已從政8年。竺延風的父親據說也是一汽的高層,為人非常低調,所以很少有人知道。而“少帥”竺延風因作風強勢、大膽聞名業內,再加上年輕且偶會語出驚人,常上頭條,引人關注。曾經在一汽還鬧過不少笑話。
說起一汽自主乘用車的發展,估計都是每一任一汽掌門人的心病。當年談及自主研發,他說要“耐住寂寞20年”,不料卻引起軒然大波,大眾嘩然。急于看到自主成果的媒體及業內人當然嫌時間太長,于是一時間批評之聲不絕于耳。不過,通過竺延風一系列的大刀闊斧的改革,一汽在很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在2015年正式調任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之后,竺延風掌舵東風,相繼推出了嵐圖汽車、猛士科技等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東風汽車也在努力嘗試向科技企業轉型。但這一系列措施的背后,似乎是到目前為止還沒看到成效。不說東風汽車集團最近這些年早已經被一汽和上汽超越,就是很多國內的民營汽車公司如比亞迪、吉利、長城等公司,也把東風汽車集團甩在了身后。
要知道東風汽車公司是中國四大汽車集團之一,中國品牌500強,總部位于華中地區最大城市武漢,其前身是1969年始建于湖北十堰的“第二汽車制造廠”。東風汽車對于湖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此次湖北省政府推出的汽車補貼也是服務于東風汽車,同時也是戰略考慮。但是,短期的政府干預,"可能并不能達到長期的目的,還需要進一步的優化,適合時代發展…,掌握核心技術,科技發展自立自強。
要知道東風在車谷扎根了幾十年,體量龐大,相關配套產業眾多,關乎幾十萬人的生活和生存。東風的問題解決不了,處理不好,引發的后果絕不是嚴重二字能形容的。它對車谷的破壞力遠超想象。現在知道雪鐵龍為啥開始促銷了吧?因為它實在扛不住,庫存積壓了太多,資金周轉不開,再賣不出去車企就要倒閉了。
東風汽車多年以來攤子鋪得太大,自主品牌有和合資項目,合力沒有形成1+1大于2卻弄得自己騎虎難下,船大了不好調頭,雖然在個別時期曾經有亮眼的成績,但拖到現在終究問題爆發啦,就不是一個企業自己的事了,目前湖北各東風旗下品牌4S店庫存壓力這么大,就只能通過政企聯合模式,刺激燃油車銷售,試圖找出路破局保命。可如果政府搭了把手還是不行,那可能就真的一命嗚呼啦。
不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竺延風對東風的一系列改革,可能還沒有到開花結果的時候,但我們也可以從東風公司推出的"猛士"、"嵐圖"品牌看出這些都代表東風公司要去突破的技術領域、要去攻占的品牌高地。作為龍頭國有企業該主動承擔的使命。這些跡象也顯示,東風公司正在向一家科技型企業轉型。
傳統國企往往被人詬病人浮于事、層級過多、效率低下。更實際的來講,中國汽車要從大到強,這個過程中,如果企業沒有創新,就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走到前面去。這個窗口期給我們留下的時間并不多啦。